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第110章 對倭寇一定要狠

“失察?哼!”朱高煦卻是另一種反應,他眼中燃燒著熊熊戰意,彷彿看到了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論去前線衝鋒陷陣,漢王可不是老大這死胖子。

“父皇!這正說明沿海衛所不堪大用!兒臣願請旨,率精兵強將,掃蕩沿海,犁庭掃穴,將這些倭寇斬盡殺絕!片板不得下海!看他們還敢不敢來犯!”他自動忽略了漁民最後的悲壯反擊,只看到了朝廷水師的無能。

朱棣冷冷地掃了朱高煦一眼:“殺?你能殺得乾淨?倭寇如跗骨之蛆,剿而復生!根源何在?在那些與之勾結的沿海豪強!在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吏!在那些只知盤剝不知守土的蠹蟲!”他的怒火不僅僅針對倭寇,更針對整個腐爛的沿海軍政體系。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天幕。

畫面已經切換,不再是血腥的戰鬥,而是展示著潯洲珍珠養殖場的繁榮景象。

整齊的養殖筏延綿海岸,漁民們熟練地檢查蚌殼,剖開肥美的珠蚌,取出圓潤的珍珠,工坊裡,匠人們將珍珠分揀、打孔、鑲嵌,製成精美的飾品,港口碼頭,一箱箱標註著“潯洲明珠”的貨物被裝上商船,運往四方。

天幕清晰地敘述著。

【珍珠產業不僅為潯洲帶來了鉅額財富,更吸引了大量流民、漁民上岸定居,形成了穩定的沿海聚落。這些因珍珠而安居樂業的百姓,自發地組織起來,巡邏海疆,傳遞資訊,成為抵禦倭寇的第一道屏障和朝廷水師的有力補充。】

朱棣的眼神變得極其複雜,憤怒之下,是深深的震動和一絲難以言喻的羨慕。

“看到了嗎?”朱棣的聲音低沉下來,帶著一種穿透力,目光銳利地掃過兩個兒子。

“老四媳婦在潯洲做了什麼?她沒要朝廷一兩銀子,沒調朝廷一兵一卒!她用那‘婦人之物’,生生在鹽鹼地上,在倭寇眼皮底下,養活了數萬百姓!聚攏了民心!還…還他孃的養出了一支敢跟倭寇拼命、能撞沉大船的‘海上義民’!”

他指著天幕上那些忙碌的漁民、精美的珍珠、遠航的商船,語氣帶著一種近乎咬牙切齒的感慨。

“這才是真正的‘軍費’!這才是真正的‘強兵’!金銀買不來民心,刀劍壓不住血性!她讓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有家可守、有利可圖!百姓自然就願意為了守護這一切去拼命!那些漁民喊的是什麼?‘為天子守海上國門’!聽聽!聽聽!這是民心!是比十萬大軍更穩固的國門!”

朱高熾聽得心潮澎湃,又深感慚愧。他看到了另一種治理的可能,一種紮根於民、藏富於民、取信於民的強大路徑。

“父皇明鑑!祁王妃…四弟妹此舉,實乃治本之策!富民方能強兵,安民方能固國!兒臣…受教了!”他由衷地感嘆。

朱高煦則有些不服氣,梗著脖子道:“父皇!這不過是小打小鬧!靠著婦人做些首飾,養些漁民,撞沉一艘倭船頂什麼用?倭寇大股來襲,還不是要靠朝廷水師真刀真槍地打!兒臣…”

“你閉嘴!”朱棣厲聲打斷他,眼中滿是失望。

“你只看到撞沉一艘船?你看到民心了嗎?看到那源源不斷流入潯洲、支撐起這一切的金銀了嗎?看到那些因為有了活路、有了希望而自發組織起來保衛家園的百姓了嗎?這才是根基!這才是長久之計!光知道打打殺殺,那是莽夫!是消耗國力的無底洞!老四媳婦這一手‘珍珠換軍費’,換的是民心軍心,是長治久安!這才是大智慧!”

朱高煦被罵得臉色一陣紅一陣白,卻不敢再頂撞。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