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局釋出最新通知:由呂睿導演創作的冒險/喜劇題材劇本《白日夢想家》,目前已正式透過稽核。”
“著名相聲演員馬三力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9歲。”
“轉載自好萊塢日報: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揭曉,《英雄》成功獲得‘最佳外語片’獎項提名。”
“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正在進行中,《英雄》、《盲井》將參與獎項角逐。”
外界新聞頭條更迭不斷,而睿視界影視公司裡,呂睿卻怔在原地,神情有些恍惚。
他怎麼也沒想到,張國容剛才在電話裡說的“帶個朋友過來”,居然帶的是這位!“這是我朋友,梅顏芳。”
“這位便是我常向你提起的呂睿導演。”
呂睿怔了怔,上前問好:“你好,梅女士。”
眼前這位可是當今內地和港臺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著名歌手、演員,香江演藝人協會創辦人兼首位女會長,被世人尊稱為“香港的女兒”——梅顏芳!
重生前,呂睿只在新聞報道中見到過她。
他記得很清楚,前世就是在這一年,張國容與梅顏芳先後離世,成為了無數人心頭難以撫平的傷痛。
沒想到重生歸來,他竟陰差陽錯與這兩人都產生了交集。
命運的軌跡在此刻似乎已經悄然扭轉。
“呂導,你好。”梅顏芳笑意盈盈地與呂睿握了下手。
她的普通話水平和張國容一樣流利,不像某些港星似的,連字音都咬不準。
呂睿默默觀察了一下她的氣色……眼神明亮、神態從容,絲毫不見癌症患者常有的憔悴感,反倒透著股爽朗的精氣神。
簡單寒暄過後,他將兩人請進了辦公室。
待二人在沙發前坐下,他拿出《白日夢想家》的劇本遞了過來。
兩人好奇地湊在一起,十分專注的看了起來。
呂睿沒有打擾他們,而是將注意力落在了系統面板上。
隨著劇本過審,系統獎勵與新任務的彈窗如約而至。
【叮·恭喜宿主,成功漢化《白日夢想家》,並透過電影局稽核。】
【獎勵,c級天賦:「本·斯蒂勒的電影敘事邏輯銜接和故事隱喻鋪墊技巧」,已成功發放。】
【新任務:請推進《白日夢想家》專案融資、廣告植入以及演員選角工作。】
【任務完成後獎勵,b級天賦:「本·斯蒂勒的虛實敘事結構設計與劇組排程、角色塑造技巧」。】
新任務與呂睿預期幾乎吻合,唯獨新增的“廣告植入”要求讓他心中多了幾分盤算。
在當下電影市場中,商業片的盈利路徑無非就是票房、版權與植入廣告。
最直觀的例子便是馮小鋼正在拍攝的《手機》。
據華宜公佈的資料所示,該片投資約2500萬,但僅僅只是摩托羅拉一家的廣告植入費用就高達700萬!加上其他品牌贊助,累計廣告植入收益很可能在上映前就覆蓋了大半成本。
這便是廣告植入的魔力!同時也讓呂睿對《白日夢想家》的商業運作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拍《消失的愛人》時,沒人相信他能成功。
到了拍《神秘河》時,因為從一開始就是奔著衝獎去的,所以他乾脆推掉了主動找上門的廣告贊助。
但《白日夢想家》卻不同,作為都市題材的商業片,廣告植入是繞不開的環節。
而以他現在的名氣,只要放出風聲,相信找到贊助商並不難。
呂睿已經開始默默盤算了起來。
必須得篩選出合適的品牌方才行,既要將利益最大化,又不能像“張大鬍子”那樣搞到口碑崩盤。
他想要的是讓品牌方和自己都滿意的“雙贏式薅羊毛”!幸好,這套操作他已是輕車熟路~
半小時後,張國容與梅顏芳看完了劇本。
“故事裡男主角做這一切的根源是什麼?”
張國容抬眼望向呂睿,眼底漾著一抹困惑。
讀完劇本後,他只覺得一種難以名狀的觸動始終縈繞在心頭,卻抓不住脈絡。
呂睿唇角揚起笑意,脫口而出:“找到自我!”
見兩人仍面露茫然,他又繼續補充道:“多數人活得就像一道虛影,把外界的規訓當準則,卻把內心的聲音鎖進抽屜裡。
而《白日夢想家》講的則是,人生唯一的命題就是撕開別人貼的標籤,活得出自己,痛痛快快、熱氣騰騰!”
兩人聞言對視一眼,眸光裡皆閃過一抹恍然。
張國容輕輕叩了叩劇本,喉頭微動,像是將某種複雜情緒嚥下又重新醞釀:“呂導,這角色.我接了。”
這個新年他過的非常不開心,原本轉好的抑鬱症又有了復發的跡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