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窮養的我被迫開始二週目

第288章 拿下《我告訴你》

《我告訴你》相關卷宗的案情在得到龍若璃點頭準備提交給總部走處理程式以後,蘇澄便立即聯絡了小陳。

他發給小陳一個網址,讓小陳這兩天就緊盯著上面一款名叫《我告訴你》的資產資訊,他還將相關的卷宗發給了小陳讓她熟悉。

是的沒錯。

帝豪集團有專門處理資產的入口網站。

沒有繁瑣的流程,沒有專門負責的專員,就像是淘寶網購似的上架資產掛出來賣。

這種處理方式看似兒戲,實則大有學問。

沒有繁瑣的流程,沒有專門負責的專員,只有相關的客服人員。

集團該做的評估、稽核等等流程都已經在幕後做夠了。

最後一步才是把資產相關資訊上傳掛上拍賣。

標價就是賣價,不接受討價還價。

這種方式沒有拉扯和博弈,能夠極大的提高資產的處理效率。

還真別說。

大部分資產都能賣得出去。

因為在帝豪集團眼裡的不良資產,在其他小工作室或者小公司眼裡,那就是一張大手的指頭縫裡漏出來的金子。

而且價格也實惠,這些資產對於他們來說的價效比都很高。

就拿《我告訴你》這款產品來講。

使用者存量還有幾百萬人。

隨便一個人買下來光是接廣告收廣告費就能回本了。

雖然說你打廣告以後使用者量會迅速下降,但趁著使用者解除安裝之前多推送幾個廣告那不就賺了嗎?一款軟體從零拉到幾百萬,也得花幾百萬的廣告費。

這款產品肯定會有人競價,蘇澄給了小陳一千萬的許可權,這個價格已經很高了,應該能拿下。

剛聯絡完小陳。

蘇澄的手機就進來一個電話,是葉黎打來的影片。

蘇澄調整了一下坐姿,擺弄了一下頭髮接聽了視訊通話。

“歪?栗子姐,幹嘛呢?剛想聯絡你你就給我打電話了。”

“哈?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了!你調研的怎麼樣呀,什麼時候回來?”

蘇澄主動詢問葉黎的近況。

電話裡得知,葉黎把各大商超都已經研究了一遍,現在在港島那邊的本地超市調研,再過一週左右就回來了。

“別催,催什麼催,我都不急你急什麼哦。”

“我這不是擔心你一直在外面奔波把身體給累垮嘛?怎麼不識好人心捏?”

“你擔心個屁吧,平常也沒見你問我兩句,這會裝什麼裝。”

葉黎直接在電話那頭就罵起來了。

蘇澄嘻嘻一笑,趕緊轉移了話題:“誒對了栗子姐,你給我打電話啥事兒啊?”

“你不說差點就要給你掛電話了。”

“這邊有幾家保稅的店,你有沒有什麼想要的衣服?我給你捎幾件回去。”

“呃,有個巴寶莉的風衣我挺想要的。”

“你倒會買,淨挑貴的……行!等我明天去逛逛,然後給你拍照,看你要哪一款。”

“中!”

“謝謝栗子姐!”

結束通話電話。

蘇澄心裡有一股暖流緩緩淌過。

不錯捏。

葉黎在外面調研那麼忙,竟然還惦記著給他買衣服。

蘇澄發自內心的笑了出來。

被人在意的感覺好好哦!

愛了!

晚上。

蘇澄把發給陳素娜的檔案壓縮包又發給了趙鵬,他讓趙鵬現在就開始熟悉研究。

這封郵件多了兩個附件,一個是關於最佳化改進《我告訴你》的措施,另外一個則是如何實現商業化的內容。

趙鵬只需要把方案讀透,然後做蘇澄在外面的執行者就夠了,其他的是蘇澄的活兒。

……

蘇澄從第一眼看到《我告訴你》這款產品其實就發現了其潛力無限。

這款產品為什麼會在短時間內激起浪潮?大家為什麼要觀察價格趨勢,本質上還是想走捷徑,不想那麼麻煩,這是人的本性決定的。

但凡跟本性有關係的東西,都能賺錢。

準確來概括就是消費者不能確定也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來了解這些商品的真實價格幾何。

打個比方。

麥當勞的麥辣雞腿堡單賣12.9元,中杯可樂單賣10元,薯條單賣同樣是10元,三款加起來總價為32.9元。

但如果買三件套的套餐組合可能就是21.9元,對比上面便宜了十塊錢。

那麼問題來了。

麥辣雞腿堡、中杯可樂、薯條,到底哪個不值十塊?有人會想可樂肯定不值10塊錢,但起碼值三塊錢,那薯條又值多少錢?漢堡又該值多少錢?

這兩個東西的真實售價應該是多少?普通人肯定不知道也算不懂,但只知道一個事情,那就是三件套要比單買划算。

單賣是錨點,就是讓你覺得很划算。

蘇澄就算知道是錨點,他還是會買三件套,因為只有這樣選擇對他的價效比最高。

但蘇澄不能具體的量化這三樣東西到底值多少錢。

除此之外,還可以再打個比方。

一大盒巧克力平常可能賣100元,偶爾搞活動能賣到95元或者90元。

但在618,消費者迭完各種優惠券以後到手價105。

使用者算來算去,用這個券迭那個券,還跑到你app裡面的農場小遊戲裡面種田澆水施肥,不就是想著能便宜點?

結果你踏馬還貴五塊錢?

這不就是把消費者當狗遛嗎?這盒巧克力到底值90還是95,還是100?

不管值多少錢,肯定不是105元!但有不關注歷史價格的消費者就會覺得自己賺了,而且是大賺特賺,東西非常划算!

這種計算方式讓消費者覺得自己既聰明又專業,實際上他們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聰明。

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

《我告訴你》上線以後迅速出圈,主打的就是一個資訊透明,用程式將價格進行量化,打破所有商家促銷銷售套路。

這一點做的很合消費者的胃口,不然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積累幾百萬的使用者量。

其三。

這是最後一點,蘇澄覺得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點。

這一條跟產品本身就沒什麼關係了,而是人的能量消耗方式。

用學術一點的名字就是:客觀規律。一個人每天大大小小可能要做上百個決策,尤其是連續的決策和變化應對會讓人消耗大量的能量儲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