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能接入認證失敗,啟動緊急資訊披露協議……】
一行冰冷的文字,在記錄儀表面一塊小小的螢幕上亮起。緊接著,一段段殘缺的、帶著強烈干擾雪破圖的影像和聲音,開始播放出來:
影像中,是同一個觀測大廳,但卻是一片混亂。警報聲刺耳,無數研究員瘋狂地在控制檯前操作著。
一個蒼老而絕望的聲音響起:“……失敗了!‘世界樹’無法完成對地球核心的‘覆蓋’,能量反噬正在發生,‘枯萎’已經不可逆轉!”
畫面一轉,切換到了豎井的視角,那些巨大的能量根鬚正在劇烈地顫抖、崩壞,逸散出恐怖的詭能風暴。
另一個冷靜但同樣充滿疲憊的聲音響起:“……‘……計劃’全面失敗,融合體出現大規模排斥反應……它們無法成為合格的‘種子’。”
“啟動‘方舟’最終協議,封存基地,進入超長時休眠,投放最後一批‘生態迴圈者’,維持地表基礎生態環境,為‘歸來’保留最後的火種!”
“可是博士,沒有了‘世界樹’的引導,‘歸來’的座標將會丟失,我們……可能回不來了。”
“這是唯一的辦法……”那個被稱為博士的聲音,帶著無盡的悵然和一絲瘋狂,“相信‘祂’……相信我們的‘神’……當新的‘座標’出現時,‘祂’會指引我們……喚醒我們……”
畫面中,控制室以這個博士為首的研究員們,迅速向著“世界樹”的核心方向撤離,似乎他們所說的“方舟”就在那個位置。
然而這些人卻低估了詭能風暴的恐怖,在他們還沒來得及接近世界樹時,所有人都被捲進了詭能風暴中。
影像到這裡,戛然而止。
看到這,沈歌對這個地下研究基地的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與猜測。
這個世界的“重啟”,並非真正的復甦,至少從這個資料核心中的情況來看,怪人組織失敗了,並且死在了他們研究的“世界樹”手上。
而所謂的“世界樹”,其實就是一個企圖取代地球核心的巨大能量體,但它失敗了。
而那個資訊缺失的“……計劃”,是怪人組織試圖創造出能適應末日環境的“新人類”,又或者是給世界樹提供能量的“電池”,這個才是導致整個計劃的失敗的關鍵。
正因為“電池”沒有達到他們預計的效果,“世界樹”無法完成持續功能,才導致詭能風暴的暴走。
不過具體的情況因為掌握的資訊太少,沈歌也不能完全的推斷,但他現在可以肯定的是,這群人沒能啟動最後的“方舟”!
他們都死了。
這意味著,沈歌或許能透過這艘“方舟”離開這座島嶼,甚至離開這個世界,回到“現實”!
沈歌從控制室的通道去到下層,來到巨大的豎井邊緣,目光投向那深不見底的黑暗。
沒有紅霧戰甲,他只能依靠最原始的方法下去。
沈歌割斷幾根從控制檯上剝離的、足夠堅韌的合金纜線,將一端牢牢固定在觀測大廳的金屬支架上,另一端則徑直拋入深井。做完這一切,他雙手抓住冰冷的纜線緩緩下降。
越是下降,周圍那些如同樹根般盤結的能量結構就越是粗大,表面流淌的光芒也越發明亮,好在這些“樹根”似乎並沒有主動攻擊的意識,只是機械地維持著運轉。
沈歌開啟“詭眼”,在微弱的詭能視覺下,整個豎井的結構一覽無餘。他能清晰地看到那些能量根鬚的薄弱點和能量流動的間隙,這讓他得以在複雜的結構中,精準地找到落腳點和安全的下降路線。
下降了約莫數百米之後,他終於抵達了豎井的底部。
這裡是一個比上方觀測大廳還要龐大數倍的環形空間,更像是一個……地底停泊港。
空間的中央,被無數能量根鬚如同藤蔓般層層包裹的,是一艘靜靜懸浮著的、充滿了科幻美學的……飛船!
它通體呈現出一種暗啞的黑色,材質非金非石,表面佈滿了流暢而充滿力量感的線條。
船體兩側延伸出如同摺疊利刃般的機翼,艦首尖銳,雖然被塵埃和乾涸的生物組織覆蓋,但依舊無法掩蓋其曾經的崢嶸。
只不過這艘“方舟”的規模遠比他想象的要小,全長不過百米左右,更像是一艘大型的星際戰艦,遠不及沈歌那艘迷失在碎片世界的方舟。
沈歌繞著飛船的基座走了一圈,他抬手觸控冰冷的金屬外殼,感受其材質與工藝,觀察著船體與周圍能量根鬚的連線方式。
初步勘察沒有發現明顯的主艙門或舷梯,整艘船渾然一體,彷彿一塊被打磨過的巨大黑曜石,所有的接縫都嚴絲合縫。
船體刻著“零號”的標識,用的還是“中文”。
沈歌開始貼近船體,用手拂去厚厚的塵埃,仔細尋找任何可能的入口或外部控制面板。
憑藉過去搗毀無數怪人組織實驗基地的經驗,他知道這種級別的造物,必然會留下緊急維修或外部介入的埠。
果然,在船體下方一處相對隱蔽的位置,他找到了一個被幾條粗大的能量根鬚半覆蓋的緊急維修艙門。
艙門旁有一個內嵌式的控制面板,但早已完全暗淡,表面覆蓋著一層千年時光留下的鈣化與腐蝕物。
沈歌嘗試清理掉上面的腐蝕物,尋找手動開啟的裝置,卻一無所獲,系統似乎已經徹底斷電。確定無法透過常規手段開啟後,沈歌退後兩步,重新審視整個艙門結構。
他的目光最終鎖定在艙門正中一個略微凸起的、有別於周圍平滑表面的結構上。
根據他對怪人組織技術風格的瞭解,那極有可能是能量鎖的核心所在,也是整個結構最堅固卻又最關鍵的節點。
沈歌判斷常規的蠻力無法摧毀這扇門,反而可能觸發未知的防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