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首長現在可是把希望全放在這些木箱裡了,從目前為止沒有看到陪葬的銅錢,估計像朱檀這樣生活奢糜的親王是不屑用銅錢的,金銀珠寶才配得上他的身份嘛。
果然這些木箱給楊首長帶來了驚喜,開啟的第一個箱子就看到金光閃閃的金錠,一塊塊統一規格的長方形金錠碼放得整整齊齊。
楊首長馬上讓警衛秘書去把隨行的財務人員喊來,這些黃金得清點造冊,然後貼上封條後馬上運回省裡上交財政,這裡總共有五箱金錠和十箱銀錠,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啊,正好能緩解魯省的財政困難。
剩下的那些木箱就交給省考古研究所的領導和專家們登記造冊了,有兩箱書畫卷軸、一箱古籍善本、兩箱珠寶首飾、兩箱絲綢錦緞,居然還有一箱陶瓷瓶罐,開啟瓶塞就能聞到刺鼻的藥味,倒出來都是一粒粒黑乎乎的藥丸,看來這些就是這位魯王還未吃完的長生不老仙丹了。
在這些木箱裡專家發現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宋高宗題跋的金粉《葵花蛺蝶》扇面、元朝畫家錢選自跋的白蓮手卷和《百蓮圖》,大幅的金碧山水絹畫等等,好多都是國內罕見的文物珍品。
古籍善本里還發現了《四書集註》、《通鑑節要》、《杜工部詩史》等珍貴的宋元刻本書籍。
由於木箱裡頭存放的文物數量很多,特別是那兩箱珠寶首飾,現場實在無法進行清點造冊,於是大家商量了一下,決定把所有木箱都封存起來,直接搬運出去,裝上卡車馬上運回省裡。
大傢伙輪番上去吃午飯,然後又返回陵墓進行清點打包,特別是那三百多個精美的陶俑,專門去鎮上供銷社裡找來幾十個木箱來存放。
等到前室後室的所有陪葬品都搬走後,最後就是魯荒王的棺槨了,原本還想著把整個棺槨運回省裡的,但坳不過很多人的請求,那就現場開棺吧,辛苦忙碌了好幾天,總要一睹這位魯荒王的真容吧。
費了一番功夫開啟棺蓋,大家終於可以看到這位英年早逝的明代魯省的第一位魯王了。
魯荒王朱檀是頭朝北,仰面躺著,屍體已經乾癟成一具乾屍,並沒有腐爛,整個屍骨層層包裹在棉被和袍服裡邊。
他的外層穿著金緞四團龍袍,腰上繫著一條雙層雕刻的玉帶,中間還鑲嵌著一塊精美的寶玉,周圍有許多小塊玉石點綴,這工藝就算是現在的也是頗為震撼,可見當年朱檀的生活確實奢靡無比。
他的頭部兩側還枕著絲帶,髮髻非常完好,上面甚至還帶著金簪,他的兩腋下各夾著一塊金餅。
他的身下還鋪著褥子,褥子上有十九枚金質方孔圓錢,上面刻著是“洪武通寶”,身下壓錢,是自古以來的葬俗,其數為十九,應該是象徵著這位魯王是十九歲薨歿的,與“隨年錢”之俗類似。
棺底還鋪墊草木灰,用來防潮防腐,這在明代墓葬中很常見,加上王陵是鑿山掏洞而建,隔絕了氧氣和溼氣,所以魯荒王的屍身儲存完好。
專家們並沒有對魯王的棺槨進行清理,還是決定帶回省裡妥善處理,所以欣賞完之後就重新蓋上棺蓋,封存捆綁後就搬運走了。
至此整座王陵都清空了,能搬走的都搬走,剩下的後續工作就交給縣裡來處理了,這讓縣裡領導和金館長等人很是無奈和懊悔,只能請求省裡在他們以後開發這座王陵時能夠返回部分文物作為歷史的見證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