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東開車回去的途中先把銅水缸收起,這時猛地想起一事,空間裡的時間是靜止的,酒裡即便泡上虎鞭和其他配藥,在靜止狀態下二者也不會發生任何反應啊,那豈不是白泡。
所以這缸酒還不能一直放空間裡啊,得在外頭找個地方存放起來,得花一定的時間讓藥材與酒自然融合泡製才行。
想了想也只能放斜陽衚衕小院了,把車開回去,院子右邊靠牆邊的那個小地窖正好派上用場。
掀開破草蓆,拉起隔板,攀著樓梯下去,下面是個只有六平方左右的空間,啥也沒有,正好把銅水缸放在角落。
回到院裡,王向東又琢磨起來,泡藥酒也不能只有虎鞭這一種藥材啊,肯定還得找些其他藥材搭配著來,可他對這方面一竅不通啊,還得找懂行的。
王向東的親朋好友裡好像也沒有懂醫藥的,大醫院小診所也都沒個熟人啊,這就難辦了,要不就去找藥店問問,大不了多跑幾家,說不定會有收穫呢。
那從哪家開始呢,四九城作為京城,自然是中藥行業最集中最齊全的地方了,思來想去還得是從四九城的百年老店同仁堂開始。
離得最近的是前門大街同仁堂大柵欄老藥店,它是中藥行業聞名遐邇的百年老字號,始創於清康熙八年,以選料真實、炮製講究和藥味齊全著稱。
同仁堂是那種前門店後作坊、自產自銷的藥店,由於炮製的配方合理、藥品質量好、療效高,還成為清宮御藥房的供應供奉。
想到就行動,王向東馬上騎車出發,前門大街還是挺熱鬧的,路上行人不少,穿著各異,看來有不少外地來的,這裡也是個好去處。
大街兩邊各種店鋪挺多的,王向東推著腳踏車一路看去,倒是感覺挺新鮮的。
就這了,抬眼看到古樸的牌匾,不愧是百年老店啊,一走進同仁堂藥鋪,撲面而來的就是濃厚的中藥味,古樸端莊的大廳裡擺放的有著年代感的桌椅和長凳,還有許多瓶瓶罐罐,估摸著都是屬於古董了,就這麼擺放著,真是公家的東西大家都不怎麼珍惜啊。
藥鋪的櫃檯上是一個個木頭牌子,上面用毛筆字寫著各種藥名,下面寫著主治哪種病,最下面寫著價錢,這些都屬於中成藥,都明碼標價。
王向東如劉姥姥進大觀園,先是東張西望,然後湊到櫃檯前挨個看過去,有治跌打損傷的、治腰傷腿傷的、治頭痛感冒的,一溜過去,治啥病的都有。
就算加上他後世的見識,其實對中成藥也知道得不多,比較熟悉的也就牛黃清心丸、再造丸和活絡丹,看著標價也不貴,可以買一些備著。
臥草,安宮牛黃丸,看到這個牌子王向東爆了粗口,再往下看,寫著治中風、驚風、腦損、肝炎等等,一丸一塊五毛錢。
王向東後世雖然沒見過這藥,但看過的不少小說裡有介紹啊,再加上短影片沒少刷過,都說這是救命的神藥,後世都炒到一丸上萬甚至幾萬塊錢啊。
這玩意選材極為嚴苛,採用牛黃、犀角、雄黃、麝香、珍珠等十幾味珍貴藥材配製而成的,每丸重三克,包金箔後裝進蠟丸,再蓋上金章,製作工藝非常繁複。
看到這玩意豈能放過?王向東連忙走到櫃檯說道:“同志,我要買安宮牛黃丸。”
“嗯,一盒一塊五,去那邊交錢。”穿著白大褂,戴著眼鏡的中年男人抬頭看了看他說道。
“我要買一百盒,店裡有嗎?”
“啥?你來找茬的是嗎?滾,不然對你不客氣了。”男人把眼鏡摘下罵道,擼起袖子準備動手了。“叔,不是不是,我真想多買些,我外地朋友多,寫信來讓我幫忙買的。”王向東以為是限購,連忙找個藉口說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