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誰小鮮肉,我是天王

第707章 巨嬰心理(44)

首先,大家要知道一點,中國電影商業化沒到15年…

如果需要一個確切的時間點的話,就得從張藝某的《英雄》開始掐算,那還是2002年底的事,滿打滿算也才13年。

在此之前,我們當然也有電影,但那時候的電影是一種工具,拍電影是一種特權。

所以,很多大製片廠時期的風氣沿用到了今天…

包括我們的電影教育——脫胎於蘇聯的藝術和工具唯二論,把技術推搡到了牆角,從業者對技術是脫敏的,甚至是輕視的。

我們推崇電影新浪潮運動…

但事實上,法國新浪潮那撥導演是極其幸運的,他們用盡可能低的技術門檻,介入了電影。他們只能靠講述的方式和所講述的故事,去吸引人。

但現在不行了,大劇組甚至要動用上千人,商業電影

其次,關於電影的認知。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的創作者都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很難從觀眾的角度去考慮創作。

他們以為了解觀眾,可那只是他們自己的以為。

起碼,觀眾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蠢!然後他們牢牢把控獎項,試圖拿到電影藝術的冠名權、解釋權…

然後…他們的電影就跟觀眾脫節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電影,尤其是第六代的電影,因發現社會汙點和罪惡而洋洋得意,以曝光這些不乾淨的東西標榜自己的憤怒和責任…

這點當然不算錯,但商業電影最終需要的是美好。

電影需要一種主流價值觀,這個主流現在是很多創作者看不起或者覺得老舊的東西,比如愛、幸福、家庭、正義等等…

路川導演就是典型的這類人…

家世淵博,他的父親陸天明與姑姑陸星兒都是著名作家,可說家學淵源。

從處女作可以判斷,路川的自我定位,從來都是要走大師方向的藝術導演。

他骨子裡是驕傲和清高的,喜歡史詩感、時代感與儀式感,喜歡人性深度,喜歡那些宏大命題和詞彙。

或者說…內娛優越感集於一身!最讓人無語的是,他的《南京!南京!》可以過審,被罵了,還有一堆業內大佬人替他站臺…

不是,《南京!南京!》一部站在日苯人角度的‘南京大屠殺’電影,居然有一堆業內大佬背書?包括《749》局,馬上找一堆“專家”開會研討這是一部好電影,然後開始罵觀眾,得出結論:提高人民群眾的審美水平和藝術修養的任務任重而道遠!這種環境下,任何導演都會滋生出巨嬰心態——我沒問題,有問題的是全世界!

就接受不了別人給他們的批評,只能無腦狂吠和自我安慰加狡辯…

但你說星火工作室買水軍?這個事就值得說道了!星火工作室、沈言工作室包括開心麻花直接發了公告,否認請水軍抹黑《九層妖塔》…沈言直也接發了微博:“太郎,你可真看得起自己,我還買水軍抹黑你?醒醒吧,十幾萬人打分,平均分4.2分,還用得著水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