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風而起

第2450章 曾侯乙盤足

滿飾蟠螭紋的青銅器往往會帶有滯塞、僵硬感,但曾侯乙盤尊屬於“過度精美,過度自然”的那一種,雖然是滿飾,但是卻沒有給人一種多餘的感覺,反倒容易使人一眼就陷進去,然後眼神和心神都隨著盤結的大小虯龍盤螭在器物上游走,有一個詞會很好地形容這樣的狀態——“銷魂奪魄”。

“我們這就開始?”見周至有點沉迷,安然表哥提醒道。

“哦,開始開始。”周至這才醒悟過來,急切地搓著手:“好好開開眼。”

曾侯乙盤的盤足上部裝飾原件是和足底一起一體成型用失蠟法澆注出來的,本身是先製作出蠟件,再在蠟件外裹上泥膏漿,砂漿,待到乾燥後加熱漿蠟液倒出,形成一個空腔,再將模子埋入砂箱,加熱乾燥,再灌入銅液澆注而成,本身是一個加法的過程。

而五軸機床現在要做的,卻是一個減法的過程。

做加法和做減法,在於材料的運用,液體澆注的材料缺乏鍛壓的過程,澆注冷卻的過程中也可能出現材料的變形,導致強度出現問題。

而鍛壓後的金屬質地就要強得多,再在鍛壓件上做減法,得到的工件強度高不說,還處處表現出一致性,從前者走到後者,技術加工業花了一千五百多年。

如潛艇螺旋槳之類部件,對金屬強度是有要求的,透過鑄造的方式沒法達到要求,只能透過在基礎件上做減法,透過車銑的方式得到。

但是如果螺旋槳的曲面要求過於複雜,普通的車銑機床就加工不出來了,這也一直是被人家“卡脖子”的技術。

加工基礎件用的是一大塊黃銅,五軸機床只能加工立體五面的原因,是因為有一面必須連線底座,這一點倒是和澆注件有一處需要連線澆注孔是一個道理。

基座在不停地調換著角度,配合這橫豎兩個軌道方向的刀頭運動,每個刀頭還能發生二百七十度的自由空間反轉,全部加起來,就能夠實現在立體六面除基座面外,任意一個角度的金屬面加工。

按照以往的設計思路,工程人員先要按照精確的工件圖紙,在CAD上做出這個工件的3D模型,再將這個模型程式設計為加工工藝檔案,也就是程式設計以時間為軸,加工平臺和兩臺加工臂分別的動作引數檔案,輸出給機床進行加工操作。

這個加工中心的牛在可以用兩種方式生成3D模型,一種是傳統CAD的做法,一種則是透過圖片識別技術智慧建模,因為系統本身是非線性的,要做到這一步非常容易。

有了這個非線性的3D模型後,再透過擬合軟體,就可以將之擬合成線性3D模型,之後的工作流程就和傳統的五軸聯動加工中心一樣了。

雖然只前進了一小步,卻是一個天翻地覆的革命性進步。

尤其是像現在這樣,復刻存在一定隨意性,非線性的手工加工的成品,這個中心實在是太強了。

“這個辦法好。”周至看著顯示器上一個金黃色的可愛繁複的雕件正在逐漸成型:“可以非常直觀地展示出這個中心的卓越效能,連手工件都可以復刻出來,加工出工程檔案裡的複雜曲面螺旋槳,那就更是小菜一碟了。”

大家在控制室裡邊看邊聊,安然表哥直接將周至這次到來當做彙報前的一次演練,把周至當做前來視察的大領導,認認真真地走了一回過場,也讓周至知道了這個加工中心的更多細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