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嘉靖

第46章 裕王買地

關鍵這麼嚴重的問題,大明居然可以“視而不見”三百年,從來不想著積極開發以京師為中心的產業升級。難道就因為京師太過靠北,所有的力量都要集中於防禦北邊遊牧民族,以至於忽略了產業的謀劃和進步嗎?但這在朱載坖看來好像也不是這麼回事的。

京師自永樂年間開始作為大明兩京之一,也起到極大的人口聚集效應。

現在的京師常住人口,雖說沒有仔細統計過,但至少也有七八十萬之眾。

如果再加上順天府所轄的十幾個縣人口,京師人口輕鬆可以上一百好幾十萬的。

如此龐大的人口體量想搞什麼樣的產業搞不起來?畢竟工業發展的基礎就是人口,這麼多的人浪費在原地不動,簡直就是暴殄天物!要知道京師的糧食供應從來都不是自給的,都是靠著那條聯通南北的運河運來的漕糧過的。

所以朱載坖很納悶這一百多萬的人口到底在幹嘛?說他們都在種地吧,但事實上京師的糧食大頭供應卻是江南供給過來。

說他們做工吧,但京師也沒有多少大型工程養著他們,唯一能說得上是大工程的可能就是京師北邊的長城修繕以及皇陵建造。

而這怎麼看也不像是能用一百多萬人的巨量工程。

因此朱載坖是想真想不懂京師咋就養活了這麼多人。

可能這也是歷史未解之謎的。

有了朱載坖的指示之後,孟衝又問道:“王爺咱準備買多少地?”

朱載坖豪氣的說道:“有多少買多少,最好是連成片的,一塊一塊不要。”

孟衝聽到朱載坖這麼一說也不由吸了口涼氣,有多少買多少,這到底是多少呢?

明朝的地價也有很大的地域差異性,比如在人多地少的江南地區,地價高的時候一畝地都能賣三十兩左右的價格。

而在其他地方,由於各種原因的影響,地價可能就維持在十兩上下的波動。

所以朱載坖真的要在京師附近大量的買地的話,他可能就要做好十兩到十二三兩的心理價格準備。

畢竟朱載坖要買的可是成片的土地,成片的土地價格自然不能以單一的土地價格來看。

這很容易讓人坐地起價的,所以即便是朱載坖也得做好被宰的準備。

否則就算他是嘉靖皇帝的親兒子,就算是他的大明親王,他也不可能平白無故的低價購地。

因為能大片出售土地的人,必然也都是京中的勳貴大戶,指望一點一點購買兼併升斗小民的地,哪要買到猴年馬月?

而且買小老百姓的地不管價格給多少,總歸還是不太好看的。

在天下人看來這可能就是在兼併和侵吞百姓田產。

因此朱載坖現在能買的土地也就只有那些京中勳貴大戶們的土地,讓這些大戶喜滋滋的怒賺朱載坖上萬兩白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