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摸著下巴皺著眉毛思考著黃錦的本事。
本來朱載坖想的是趁著火器營現在不如之前威武氣派,透過弄五百個火器營兵士,順便搞點火器和工匠。
結果現在火器營的兵士沒搞來,卻意外的得到了五百名御馬監的壯兵。
御馬監可與火器營完全是兩回事的。
火器營嚴格點說算是由宮內和兵部共同執掌的軍事力量,如此重要的力量在火器營獨領風騷的時代裡,不管是宮內和兵部都會對其無比重視。
可是隨著京師百年無警,京師內部的軍備自然也就鬆懈了下來。
如今查兵部的名冊還是能在京師裡面點出四五萬禁軍,可是這些禁軍不過就是沒見過刀兵的老爺兵或者乾脆就是世襲在京中的老弱病殘。
指望他們的有人疼有人愛,幾乎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朱載坖才把如意算盤打在了火器營上,結果最後來的卻是御馬監的人。
御馬監的由來最早可以追溯到了太祖皇帝的洪武年間,不過那時候的御馬監也是剛剛草創,還是跟弱雞一樣的內廷單位,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御馬監掌印太監也不過是正六品的芝麻官。
但是到永樂大帝時期,御馬監的職能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永樂皇帝不僅將御馬監原來“掌御廄馬匹”之權擴充為“掌御馬及諸進貢並典牧所關收馬騾之事”,而且還在這個基礎上賦予御馬監軍事和財政兩大職能。
從此之後御馬監也就算是老母雞變鴨——嘎嘎嘎。氣派到了可以與內官監,司禮監並駕齊驅的地步。
其業務也從執掌御馬,延伸到了養馬和馴馬兩大塊。
也因為這一塊的勢力延展,從而也誕生了一支由御馬監統領的禁兵,即:騰驤四衛、四衛、勇士營!
而且從弘治年間的一份老檔案裡也可以看出御馬監的與眾不同。
弘治十年的時候,兵部尚書馬文升曾在一份奏疏之中對大明禁兵的設定情況做了一個簡單的回顧,其中便提到了御馬監統領的這支禁兵。
奏疏中言:我太祖高皇帝有天下,法古為治,制兵之法極其周悉。故置十六衛親軍指揮使司,不隸五府,為禁兵。……永樂中,復設親軍指揮使司十二衛。又選天下衛所官軍年力精壯者及虜中走回男子,收作勇士,常數千人,俱屬御馬監,更番上直,委以心腹內外官統領,其盔甲器械俱異他軍。
所以在這份老檔案裡就可以看出御馬監由管轄養馬人員進而統領禁兵始於永樂之時。
而且這支禁兵最初的來源,也是從各地衛所挑選的精壯之士,以及從蒙古地區逃回的青壯年男子。從隸屬關係上看,這支禁兵也不屬親軍指揮使司所轄的上十二衛(後為二十二衛),但地位顯然高於上十二衛,是禁兵中的禁兵;因此這支禁兵的職責更是可以直接“更番上直”,擔任宿衛。
簡直囂張的一塌糊塗!而且御馬監的人員定製更是幾經變換,宣德六年的時候,這支禁兵有三千一百人的定額,並且也取了一個正式的名稱:羽林三千戶所!
兩年後,宣德皇帝又在此基礎的上充實京軍各衛養馬軍士及原神武前衛官軍,組編成騰驤左、右衛,武驤左、右衛,統稱“四衛”,又名“四衛軍”。
如果按照當時的編制計算,五千六百人為一衛,則四衛軍當有兩萬多名軍士組成。
由此可見御馬監的實際實力是多麼的恐怖!而且這還不算御馬監的巔峰時刻,在景泰及成化時,京軍三大營改編為團營制。騰驤四衛的勇士和精壯的旗軍被抽調,另外組建勇士營和四衛營,在四衛指揮使中挑選坐營官。兩營在弘治、正德時更是多達四萬餘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