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是成本太低,很多該有的特效和大場面只能將就甚至省略,觀感上就差了不少。
二來,劇情上也有些硬傷。
比如影片最受詬病的是核心設定——“人類僅使用10%大腦,能力隨使用率提升而進化”。
這個理論早就被神經科學證偽了,人類大腦不同區域在不同活動中均會被啟用,即使休息時預設模式網路也在工作,不存在“90%未使用”的情況。
放在當今,更是可笑兒
還有,不少劇情邏輯薄弱,很多角色工具人屬性明顯,非常扁平。
所以,成丞也把劇本進行修改了一下。
首先,他拋棄“10%大腦”的理論,改用了“量子意識”的設定。
簡單說,就是人腦的奧秘不僅在於神經元的電化學反應,更深層還有量子機制參與其中。
這部分量子機制,構成了人的靈魂、意識、意志等玄而又玄的東西。但因為量子態極端不穩定,普通人根本無法有效掌控和利用它。
於是,電影中的關鍵物品“CPH4”(量子調控劑)就應運而生了。
它能夠幫助人類,穩定並延長大腦中的量子態。
穩定時間延長至10分鐘,角色表現為“思維加速”,如快速計算、預判黑幫行動;
量子態穩定時間延長至2小時,角色可以感知“物體的量子振動頻率”,比如看穿牆壁後的敵人位置,獲得透視的能力;
量子態穩定時間突破24小時,甚至能夠連線其他量子態,連線其他生物的就是讀心,連線非生物的就是控物。
而達到了最終層,也就是第四層,量子態永久穩定,超脫肉體限制,連線宇宙萬物所有量子態,成為全知全能的‘神’。”
總而言之,就是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反正《超體》就是個設定新奇的超級英雄爽片,隨便編一個能說得過去的理論就行了,而量子力學,是其他人最沒有辦法反駁的。
而除了這個基礎設定外,成丞還重新梳理了劇情,充實了細節,加強了一些配角的人物弧光。
《超體》原時長才89分鐘,成丞一番修改,直接加到了更符合當下觀眾觀影習慣的130分鐘。
再加上成丞又將《超體》的成本提到了1億美元,成丞相信,《超體》在他手中,絕對會取得比前世更好的成績。
接下來,神話這艘鉅艦全力運轉了起來。
在國內,有《破事精英》、《忘了我記得》兩部電視劇在拍攝。
在霓虹,有《銀魂》真人版在籌備。
在半島,《未知的漢城》、《請回答1988》已經開機。
而最重要的是,兩部面向全球上映的電影《超體》、《流浪地球2》。
財務部門以最快速度完成了鉅額的預算審批和資金調配流程,確保鉅額資金能夠迅速流向全球各個合作環節,沒有絲毫拖沓。
法務部門加班加點,開始起草、稽核各個合同,如發行協議、配樂合同、贊助商合同等等。
李卓作為神話大管家,更是忙的腳不沾地,什麼都需要她管,什麼都需要她點頭,連孩子都沒時間管了。
倒是成丞總能偷得浮生半日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