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超親自去勸的付哲遠。
當然,王浩然也是要跟著去拜訪的,誠意一定要給到。
但付哲遠堅持連掛個名都不願意。
很明顯這是不想給王浩然這個小年輕打下手。
劉先超也沒辦法,只好說:“那付老師您推薦個人選怎麼樣?”
付哲遠沉吟了一下,說:“那就讓我的學生愛民協助王浩然做這個課題吧。”
“他雖然才是個講師,但科研能力還是超強的。”
張愛民就被叫了過來。
張愛民是個推薦上大學的工農兵學員。
他原本是一家化工廠的青工,因為表現好,被推薦來京城工業學院上學。
大學畢業之後,張愛民就留校開始任教。
要說這推薦上大學的工農兵大學生,有很多的確學習能力很差。
但其中還是有佼佼者的。
張愛民就是個聰明好學還有天賦的人,他今年32歲,已經開始獨立做科研專案了。
王浩然跟張愛民聊了聊,這人態度很好,為人也算真誠,關鍵一點:態度很積極。
王浩然也就對張愛民的加入表示了歡迎。
要想打造pcb生產線,是需要不少材料的研製,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感光材料、pcb底板啥的。
王浩然腦子裡有配方,但不能自己全做了。
畢竟,這個課題研究事項實在是太多,還是需要有人去配合具體做細項的研究。
從付哲遠的辦公室出來,走出去一段路,劉先超說:“付哲遠是材料專業大牛,研究出來過兩種不錯的新材料,他又是學部委員,所以有點兒傲。浩然你多擔待一些。”
王浩然淡淡一笑說道:“沒什麼,我倒是覺得可能張愛民比他更適合加入課題團隊。”
“因為,如果他勉強加入的話,他壓根沒積極性沒動力,也沒配合,這也沒什麼意義。”
“加入團隊,那可是要實打實地幹活兒的。”
“校長,您大可不必專門找那些厲害的大牛。”
“找年輕人也是一樣的。”
不過,接下來找的幾個各學科的大牛,倒是挺爽快的,都答應加入王浩然的課題組了。
而且,他們還都紛紛表示:他們自己願意為課題的研究竭盡全力。
這個態度那是相當不錯了。
因為王浩然還要邀請肖仁明加入課題組,劉先超還專門去找北大校長楊德忠談了談。
楊德忠爽快地同意了這次跨校合作。
他不無羨慕地對劉先超說:“先超同志,你可真的是太幸運了!”
“我說,你是怎麼給浩然灌了迷魂湯了,讓他死心塌地非要加入伱們學校?”
“我剛才找來一份國家科技獎頒獎的簡報看,好傢伙,王浩然已經被標註成你們學校的人了……”
劉先超只是嘿嘿地笑說:“這沒辦法,誰叫咱個人魅力強呢。”
楊德忠悻悻然說:“本來教育部那邊可是說的讓咱們聯合培養,現在他已經被你們完全據為己有了。”
劉先超說:“上頭批的不就是以我們為主,你們協助培養嗎?”
“這次可是浩然主動提及要和你們合作這個課題。”
“這個高效率先進電視機生產線要是研製出來了,那可是一項重大科研成果,你們北大也是可以沾光的。”
楊德忠笑道:“我都懷疑這個課題批不下來!”
劉先超愕然:“啊?!楊校長為何這麼說?”
楊德忠說:“因為,我聽說已經跟老鷹的一家公司簽訂了協議要購買一套彩色映象管生產線,國家要在彩電生產這一塊發力。王浩然這個專案,要是研究個三五年的,那黃花菜都涼了!”
“國家現在需要加速填補空白,彌補工業生產的不足。不是關鍵領域,買比自己造要更好一些。”
劉先超皺了皺眉,他覺得楊德忠說得很有道理。
“但是,蜥方國家賣給咱們的,可都是落後的生產線。”
“不管什麼領域,獨立自主都是非常重要的。”
“從國外購買一條生產線需要數以億計的外匯,哪有自己生產研製實惠呢?”
楊德忠笑著說:“我不跟你辯論。”
“等著看看最後的審批結果吧!”
……
林向陽是四機部主管科研課題審批的負責人。
這天上午,他照例開啟送過來的科研課題申請報告開始審批。
目前國內電子科技領域急需補足的短板有很多。
所以,一般而言,只要看起來不錯的課題申請,四機部的原則就是能批盡批!
尤其是名校遞過來的課題申請,幾乎就沒有被否決的。
林向陽很快看到這麼一份課題申請:關於研製高效率先進彩電生產線的研究。
林向陽搖了搖頭,因為,他知道已經跟阿美的公司簽了引進生產線的協議,彩電只要解決了映象管的生產瓶頸,那麼,生產效率就會大幅度提升。
這個課題感覺不怎麼樣。
首先,這個課題範圍太大,彩電生產涉及到的零部件太多了,要想完成這麼一個大課題,估計需要幾千名甚至上萬名研究人員一起發力才能行。
其次,即便是眾多研究人員一塊兒發力,估計也要至少兩三年才能有點兒成果。但那個時候,沒準研究出來的成果已經落伍了。
林向陽看看申請課題的學校和申請人。
他便是愣住了。
因為,申請人竟然是京城工業大學的王浩然?!
王浩然那可是如今炙手可熱的青年科研天才!年紀輕輕就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
林向陽就開始翻看起王浩然的這個課題申請。
他看完之後,還是被課題申請報告驚豔了一下。
因為,人家這課題申請並沒有假大空的泛泛而談。
裡面全是乾貨,把研究的實踐路徑都給寫出來了。
看完這個課題申請,給人一種極大的可行性。
而且,這個課題研究的內容赫然是目前世界上最領先的彩色電視機生產技術路線。
這要是真的搞定了,那龍國的彩電生產就一下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了啊!
不過,這個課題,對方申請的經費也比較高一些,竟然要求50萬的科研經費?
林向陽猶豫了一會兒,他就拿起這個申請報告去找四機部的負責人郭偉陽。
林向陽敲開郭偉陽辦公室門的時候,郭偉陽正在看人民報上關於國家科技獎頒發的新聞。
這個新聞再次重點報道了王浩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