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復興:從知青到國寶科學家

第25章 人力割麥機【求收藏求追讀】

戴洪濤聽完之後,笑著說道:“感覺這個設計還很不錯的樣子啊。”

“那我們抓緊時間組織人力試生產一下看看怎麼樣吧。”

於是,在王浩然的帶領下,車間裡就開始嘗試著造人力割麥機。

這種割麥機其實跟拖拉機掛載式割麥機有異曲同工之妙。

人力割麥機增加了兩根長長的推手柄,割麥機的割臺也適當縮小為一次收割三趟麥子。

很快地,第一臺人力割麥機就製造完成了。

其實,這也是利用了槓桿原理。

除了推手柄之外,還設計了一根焊接在推手柄上的橫杆。

這樣的話,推動這臺人力割麥機的人就可以將全身的力氣都用上,可以加快收割的速度,更合理地分配體能。

這臺人力手推式的割麥機造出來之後,李崗推著在馬坊機械廠的空地嘗試了一下。

在馬坊機械廠靠近圍牆的地方,有長得挺高的蒿草。

李崗發現,這臺人力割麥機推起來挺輕便,前面的刀頭也很鋒利,可以快速地將野草割倒並撥到一邊整齊排列。

這說明,它是非常有用的。

李崗大喜過望,他就趕忙用自己的腳踏車載著,把這臺人力割麥機給帶回到了李蔡大隊。

他直接將其帶到了一塊還沒開始割的小麥地頭。

李崗親自在麥地裡又試了一下。

測試的效果非常的好。

這臺人力手推式的割麥機效率不低,很節省人力,又不用去彎腰。

他割了一個來回,也就不到20分鐘,就把一畝地的麥子給割完了。

馬坊機械廠,王浩然接到了回饋之後,他跟戴洪濤一商量,當即就決定加大人力手推式割麥機的製造速度。

而這個時候,公社的供銷社也已經得到了訊息,開始給馬坊機械廠下單子。

京城青年報的記者朱峰恰好的這一天又在馬坊公社採訪。

他是聽聞王浩然又發明了一種可以掛載在拖拉機機頭位置,大幅度提升割麥效率的訊息之後,這才趕過來採訪的。

他在馬坊公社的田間地頭看見拖拉機轟鳴著正在麥海之間穿梭。

這些拖拉機所到之處,麥子就被割倒並整齊地鋪成了一排。

他被這情形震撼到了。

朱峰心想,這才是真正的農業機械化大生產吧?

這情形也太壯觀了。

他採訪了田裡正在忙著扎麥捆子運輸的社員。

社員告訴朱峰,原本只是割麥就要至少七八天的時間才能完活,但有了掛載式的割麥機,這個時間有可能縮短為最多三四天。

而之所以需要三四天,是因為裝置不夠,很多大隊的麥田需要排隊等候。

社員們還說,多虧了王浩然同志的發明,才讓麥收變得輕鬆了許多。

朱峰在麥田裡採訪完,他就趕往李蔡大隊。

這裡是王浩然插隊的地方。

他要看看現在這裡的情況怎麼樣了。

當朱峰趕到李蔡大隊時,他看到,這裡的農田大半都已經收割完畢。

他採訪的社員對於王浩然更是讚不絕口。

社員還告訴朱峰:王浩然還發明瞭一種手推式的割麥機。

這種手推式的割麥機效率也相當高。

用手推式的人力割麥機,一天差不多一個人也能割二三十畝麥子。

朱峰登時就來了興趣。

有社員便把他帶到了李崗正在揮汗如雨,推著人力割麥機割麥的地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