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金屬之烽火

第8章 和平飯店

黃包車上衛遠一路觀察,發現路口身穿黑色制服執勤的巡警,持木質警棍居多,只有極少數帶隊摸樣的,腰間武裝帶才挎有左輪手槍,火力方面著實弱的可憐。

街上來往的男女,看上去有文化家境好的男女,都是穿長袍居多,也有一些穿西服和風衣打扮的,和衛遠一樣都是坐著黃包車出行,車伕顛顛的拉著車子匆匆駛過。

至於路上行駛的小汽車,要麼歸屬於國外洋行,要麼是政要鉅商才能買得起的。

那些趕大車的和拉黃包車的車伕,都穿著青黑色或者灰白色土布製成的短褂長褲,大冷的天,露著這個時代體力勞動者普遍可見精瘦有力的小臂和小腿。

除此之外,街上看見的人等,除了褪色的土布衣料,幾乎一水的藏青色與黑色,而且不少都還打著布丁。

即使這樣,這裡還是當時經濟最好的“魔都”,這也說明在這個時代的人們,生活質量普遍都不太高。

前邊還在一路小跑的黃包車伕停下腳步,轉過頭對衛遠道:先生,和平飯店到了。

他這才注意到,自己右側街道邊就是後世“聞名遐邇”的和平飯店。

哥特式建築的入門處上方,醒目的印著鎏金中英文大字:和平飯店和平飯店前身是華懋飯店又稱沙遜大廈,位於“魔都”hp區中山東一路18號,是猶太商人victor sassoon所設計的。

設計風格屬芝加哥學派哥特式建築,也是後世“魔都”的城市名片。

整棟大樓共有十二層,樓高77m,是當時的“魔都”第一高樓,既可俯瞰黃浦江又能看到繁華的南京路,同時擁有“魔都”最早的兩部電梯和屋頂花園。

酒店於開業之初就配備了當時屬於世界領先科技的空調系統,以及歐洲酒店都尚未啟用的室內電話。

將裝潢典雅的客房及套房,用科技和最為奢華舒適的住宿設施相結合,在當時的“魔都”乃至整個亞洲都是絕無僅有的。

和平飯店之所以聞名遐邇,不僅僅只是體現在酒店硬體和裝修豪華上面,更多是其背後故事,以及歷史事件的見證。

1909年,中英美法等國曾在此召開了萬國禁菸大會;1911年,孫中山赴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途經上海出席歡迎大會,在此提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著名口號;

1927年,蔣介石、宋美齡在此店的美廬廳舉行訂婚典禮。

後世共和國兩彈一星元勳,錢老及夫人曾在這裡結婚;

美國的馬歇爾將軍、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都曾在這裡居住;

直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日偽強佔。

在當時的“魔都”有一句傳言,不管你在外面惹了多大的事兒,只要進和平飯店,黑白兩道的人都不敢動你。

可以說,在當時入住和平飯店,是一種地位和身份的象徵,當然房費肯定不會便宜,即使最便宜的房價也要二十元法幣,約等於二十個現大洋。

要知道當時“魔都”普通工人月薪在十至二十五塊大洋之間,也就是說住一晚上,相當於普通人一個月的薪水。

拿1930年“魔都”的物價來看:

大米一石14元,切面1斤0.07元,豬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擔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塊0.05元,香菸1盒0.036元,茶葉1斤0.23元,活雞1斤0.37元,鮮蛋1個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鹽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細布1尺0.107元。

所以和平飯店在當時還真不是普通人能夠消費起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和平飯店就是傳說中的存在,要是有人說自己在和平飯店住過,肯定惹得周圍一片羨慕的目光。

衛遠點了點頭,多少錢?

車伕趕忙答:路不遠,您給2毛就成!他掏出早上吃餛飩和生煎包,攤販老闆找回的零錢,也沒有細數想來是不止是2毛,一把塞到了車伕手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