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金屬之烽火

第23章 基建開始

嶽維魯在魔都出發前的培訓,雖然讓這幫人的車技談不上多麼精通,安全行駛至少沒有什麼問題,此刻通通以一帶多,從當地徵召的年輕人中,挑選出一批聰明機靈的,突擊培訓出一批汽車駕駛員。

要知道這個時期的汽車可是稀罕玩意,很多人別說開了見都沒有見過,衛遠對他們要求也不高,前期能順利開車上路就行,車技嘛,總是需要多練才成。

如果用上帝視角來看,整個安東境內既混亂又壯觀,宛如一個大型工地現場,挖掘機、推土機、的轟鳴聲響徹雲霄,到處是發出砰砰砰…..來回奔波的運輸車輛。

碼頭上的吊車不斷從船上起降著貨物,同時在碼頭附近也緊急開闢出一個,帶著簡易頂棚的臨時貨場,按照不同顏色的牌子,指示著車輛、機械裝置、生產物資等等的存放。

衛遠又特地從後世弄來一批高音喇叭和廣告條幅,每天高音喇叭里正反播放著《咱們工人有力量》等一些後世耳熟能詳的的歌曲:

咱們工人有力量

嘿咱們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

嘿每天每日工作忙蓋成了高樓大廈

修起了鐵路煤礦

改造得世界變呀麼變了樣哎嘿發動了機器…..條幅上也都印刷著:“多幹好省,力爭上游一天等於20年,工業社會在眼前”之類的宣傳口號。

而僱傭過來的工人,按照崗位不同,配發不同顏色的馬甲和安全帽,上面打上對應編號;

黃色:基本勞動力人員。

紅色:專業技術人員。

白色:指揮及行政人員。

為了方便管理,十人一個小組,按照編碼連續數字,組成對應小組成員並選出一個小組長。

十個小組組成一個小隊,選出一個小隊長,五個小隊組成一箇中隊。

從表現好的小隊長中任命一個為中隊長,四個中隊組成一個大隊,大隊長報衛遠審批後統一任命。

每位組長及其以上職位,都領有一本工作手冊,每接受一項新工作,工作人員就在手冊上做相關紀錄,同時將因為工作需要發給的工具裝備登記在冊,並對其負責管理人員考勤獎懲方面逐一記錄在案。

針對有些大部分工人不識字的問題,衛遠充分發揮我軍優良傳統,開辦夜校掃盲班,推廣簡體字,並規定所有管理層任命,識字數量不低於500個字,當做硬性條件。

並仿照建國初期,按照崗位職級不同,設定24級工資表,即“定職、定級、定銜、定薪”。

從戰略位置發展的角度來看,在缺少一個內外部安全環境下,把工業基地放在沿海港口地區並不理想。

最大的短板就是缺乏戰略縱深,一旦敵人從海面方向突襲,面對的後面將會是災難的,後世兔子家的大型工業基地,無一不是選擇在內陸腹地,怕的就是在第一波襲擊中被打擊掉。

之所以選擇安東地區,衛遠看中的就是這個丹東港這個優良港口,可以透過從海上運輸大批生產物資,和礦產資源過來,而在安東生產的工業產品,又可以透過海運源源不斷的走出去,最終實現工業生產反哺安東地區發展。

畢竟自己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僅靠自己一個人輸血,恐怕很難維持安東地區的長期發展。

至於安東的安全問題,只有一個辦法,把被動防禦改為主動出擊,把一切潛在危險通通抹殺掉,這就要求衛遠手裡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和空軍力量。

經過這幾天的磨合,衛遠發現施公行還是非常有能力的一個人,至少在施政手段和行政管理方面要比自己強上不少,無論是當地的人員徵調,施工管理方面,都被安排的井井有條,忙中有序。

衛遠索性當起了甩手掌櫃,把工程建設方面的事情,一股腦全塞給了他,還美其名曰:“能者多勞”。

更是給施公行留下一句話:“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糧給糧,缺什麼自己就給他補什麼,總之必須在3個月之內,完成環縣公路的通車,和工業園區框架的搭建”。

面對衛遠有些耍無賴的行徑,施公行有些哭笑不得,這幾天他是累並快樂著,之所以這麼說,“樂的是自己多年來的抱負得以實現。

為官一任自當造福一方,只是身處國大黨這個爛泥坑裡,自己一個小小行署專員,無權無勢的只能這麼稀裡糊塗的過著,眼下這麼好的一個機會擺在自己面前,做的好了就是自己實實在在的政績,誰也否認不了。”

“累的地方是,衛遠說當甩手掌櫃就當甩手掌櫃,所有事情全部交給自己,他那邊只管蓋章批糧批錢,還給自己下了任務工期。

自己這幾天是吃不好,睡不好,做夢都是在工地監工,急的自己嘴角虛泡都起來了,躺在床上累的渾身疼,偏偏自己還心甘情願”。

其實施公行還有一個埋藏在心底深處的秘密,他的父親施孝祖原本是清廷北洋海軍的一名把總,中日甲午戰爭的慘敗,其父施孝祖也在那場戰爭中身受重傷,最終送回老家三月後因傷口感染不治身亡,聽到《馬關條約》的簽訂,其父去世前最後一句話就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