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金屬之烽火

第61章 “雲雀2號”佯攻

“出雲號巡洋艦”屬於出雲級裝甲巡洋艦中的首艦,該艦艦長121.92米,艦寬20.93米,吃水7.37米,標準排水量9906噸,航速20.75節,編制672人;艦上裝備203毫米炮4門、152毫米炮14門、12磅機關炮12門、2.5磅機關炮8門和4具450毫米魚雷發射。

而且曾經擔任過鬼子天皇的座艦,曾先後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日俄戰爭,在日本國內也是一條明星戰艦,原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沉沒於美軍轟炸。

而另外兩艘“加賀號、川內號”則屬於輕型巡洋艦,不管是火力還是防禦力相對於“出雲號”這樣的重型巡洋艦來說都略遜一籌。

他們不知道的是,今天將會在暫七師航空團的打擊下,讓他們提前感受了到了什麼叫做來自空中的打擊。

30年代初期無論是對海打擊和對空防禦都屬於一片空白,暫七師陸航部隊缺乏對海作戰的經驗,同樣小鬼子的海軍也沒有對空防禦作戰的先例,之前源自一戰和日俄戰爭時期的海上作戰經驗,都來自於對艦攻擊和對岸攻擊,至於對空作戰尚屬首次。

該說不說這個時期的日軍水兵的作戰素養確實優秀,在旗艦下達了對空作戰命令後,軍艦編隊迅速進入戰鬥狀態。

鬼子的速射炮手們快速奔向各自位置,第一時間裝填彈匣,搖動高低角、方位角轉輪,一門門各式口徑速射炮口瞄準了天空戰機飛來方位,整個過程從發現敵方戰機到戰鬥準備完成僅僅用時不到3分鐘。

但缺乏對空作戰的日軍水兵在得到了自由開火的命令後,剛剛完成戰鬥準備還沒等天上的5架攻擊編隊進入最佳射程,就在各自炮位指揮官的指揮下“咚咚咚”就開始了第一波次的對空射擊。

巡洋艦、驅逐艦、運兵艦、補給艦、加在一起近百門速射炮的同時射擊下,一時間這片海域炮聲爆炸聲震耳欲聾。

炮彈飛行的軌跡劃在空中劃出一道道亮光,一團接著一團的炸點遍佈在艦隊上方這片空域,爆炸後出現的火光和煙霧猶如一朵朵盛開的煙花,熾熱的彈片也開始四散飛濺,在艦隊上方形成了一道死亡空域,此時空氣中也開始瀰漫著硝煙的味道。

如果從空中俯瞰,下方艦隊同時射擊的場面確實壯觀,炮口噴射出的火焰再加上一串串炮彈飛行劃出的道道亮光,整支艦隊看起來猶如一個巨大的火刺蝟一般,而那一根根豎起的速射炮管便是這隻“刺蝟”的尖刺,從而向外界展示出自己很是不好惹的摸樣,但除了爆炸聲勢看起來壯觀一些,對於天上的戰機來說並沒有什麼實質的威脅。

這一時期日軍主要裝備的防空火力,便是被後世譽為防空之恥的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關炮,這款火炮研成功於20世紀20年代,可用於野戰防空也可以射擊地面目標,最初為日本海軍研發用於加強海軍火力,在看到其高速的射擊效能後陸軍也進行了訂購。

但這種機關炮操作人員多,彈匣容量小,裝填速度慢,發射速度不高,彈丸初速也不是很高,瞄準裝置簡陋就是靠瞄準環,和高射機槍的瞄準具一個樣,命中率不高,而在艦上作戰實際主要是用彈幕射擊方式防空,隨後日本海軍又進行了升級,由原來的單聯裝升級為三聯裝。

但九六式機關炮的先天設計缺陷,導致三聯裝的速射炮中間一聯換彈十分困難,而且艦上空間有限裝填手配備不足,難以實現快速裝填,實際在第1次齊射後,就只和聯裝差不多的發射火力,這種高射機關炮實際並不大合適防空,而是合適射擊地面目標,眾所周知任何用於防空的武器,用來打擊地面人員效果都會非常良好。

第一輪速射炮射擊完畢裝彈的間隙,艦隊指揮官平田徳男才急匆匆的趕到出“出雲號”艦橋指揮位置,臉上還帶著酒精刺激下的潮紅。

“納尼?支那飛行員還有再次飛來作戰的勇氣?”

這著實有點出乎平田徳男的意料,原本以為兩架飛機已經逃離了回去,沒想到轉頭就呼喚過來更多架次的飛機,看來對於缺少艦船的支那守軍來說,是想透過飛機空襲的方式來阻滯甚至是擊毀皇軍的艦隊。

“傳令下去,艦隊繼續保持全速航行,各艦注意規避敵機投擲航彈,一旦發現敵機接近艦隊速射炮立即開火驅離”

平田徳男這個老鬼子雖然狂妄自大,但幾十年的軍隊生涯讓他養成了十分敏銳的戰場直覺,進入艦橋指揮室僅僅片刻,就意識到了暫七師空軍的真正目的,並下達了一系列對於目前艦隊來說十分正確的作戰命令。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