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徒步行軍,一般都是以團為單位,營與營相距不超過半公里的距離,然後連以連之間的距離,必須要是要互相見得到的,不能夠離開的太遠的,
一般一天可以行軍幾公里,包括中間的大休息,和小休息的時間在內。
至於急行軍的話,那麼一天不低於60公里。
雖然沒有後來的野——戰軍第118師353團在廣--西,一天一夜急行軍140公里那麼牛逼。
但是這個時候的川軍部隊的行軍速度,也算是可以的了。
當然最主要他們可是沒有揹負多少武器裝備,
不像那些財大氣粗的精銳部隊,可以揹負一支重3公斤多的步槍,還有衝鋒槍,還5公斤多的100發子彈,還手榴彈,還有炸藥包,還有爆破筒,還有水壺,鐵鎬,7至9天的糧食,還有一些私己錢等等東西。
甚至部隊還須有人來搬運重機槍,和火炮。
所以對於後來那些武器裝備精良的部隊,都有那麼一句說話,就是叫做“是不是兵,背上五十斤。”
當然這一句話,對於現在的川軍部隊來說,是不合適的了,因為他們的武器裝備實在是太過低劣了,甚至連自己的衣物都十分的寒酸。
所以這一次的行軍雖然也是很疲累,但是他們卻是不用揹負太沉重的武器裝備和彈藥來著,也就差不多是輕裝簡便的出發了。
頂多就是揹負了一把大刀,還有一把老漢陽造的老槍,甚至還有老毛瑟和鳥銃總之,就不會是清一色的德械步槍,和其它德械武器裝備,甚至連中正式步槍,對於這些川軍部隊來說都是好武器裝備,好傢伙,和好寶貝。
所以在行軍的時候,何飛洋所帶領的這一支川軍部隊是一個滿編連的兵力,大概120人左右,由三個排組成。
但是他們差不多一半計程車兵,都是拿著大刀來出發參戰,即使剩下的那些有槍械的,都是老槍,舊槍,而且彈藥還是很不充足的。
戰爭就是好比一個演出的大舞臺一樣,所有的聚光燈,和觀眾都是會把自己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主角的身上,而在抗戰中後期,川軍中的主角部隊,就是“川軍中的鐵軍”——第二十軍莫屬。
但是現在的川軍第二十軍的武器裝備,真的是差勁的無法形容的。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窮困潦倒。
這個時候的川軍第二十軍,就是窮的叮噹響的部隊。
所以在看著自己帶領的部隊的武器裝備,和彈藥如此的寒酸窮困之後,何飛洋就在祈求著自己腦海裡面的系統,能夠大發善良之心,好讓他能夠在隨後的隨機的獎勵之中,能夠多獲得一些武器裝備和彈藥。
只要有了武器裝備和彈藥,那麼他就能夠重新武裝自己的部隊,讓他們的戰死率減少一些。
要不然恐怕他現在所帶領的這一支120人的部隊,一到淞滬會戰的那個血肉大磨坊之後,恐怕就要全軍覆滅的了。
120人看著好像還挺多,但是上了戰場之後,還不夠被鬼子的那些巨大的艦炮炮擊轟炸幾次來著,就要全部報銷掉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