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金枝

第60章 不速

又是一年初夏。

清晨,第一縷陽光灑落下來,喚醒了靜謐的山莊。

王姮自然醒來,慢慢的睜開了眼睛。

已經九歲的小女孩,已經有了小小少女的模樣。

她的五官還是那麼的精緻,面板欺霜賽雪,頭髮烏黑濃密。

唯有這體型,還是十分的圓潤。

胖胖的小臉,微微低頭,就能看到兩層的小下巴。

肉肉的小胳膊,宛若蓮藕一般,一節一節。

王姮遺傳了姜氏的小骨架,雖然胖,卻並不顯壯。

不管是小手小腳,摸上去都是軟軟的,彷彿摸不到骨頭。

鄭儀就不止一次的表示,自家小女郎只要瘦下來,定是纖細娉婷的美人兒。

王姮:……美人兒?這個詞兒太可怕了,她才不要!其實,略略長大的王姮,已經不像六歲時那般懵懂、憨傻。

她已經知道,母親不是禍水,美也不是原罪。

現在的阿母,也已經貴為齊王側妃,早不是那個身份尷尬、無名無分的妾。

但,王姮內心深處,還是排斥做個美人。

更不用說,能吃是福啊。

每日裡,寫寫字、作作畫,吃些美食,真的讓人身心愉悅。

王姮非常滿足這樣的日子,根本不在意美與醜。

同樣長大的清秀小佳人王棉卻表示:親,你當然不在乎美醜,因為你根本就不醜。

認識王姮的兩三年裡,王棉終於意識到一個真相:美就是美,跟胖瘦無關。

王棉倒是身材纖細,完全符合自古以來世人對於女子的審美標準。

但,她的容貌,就是八十分左右的小美人。

不醜,甚至可以說一聲好看。

然而距離傾國傾城、禍國殃民的大美人,還是有著很大的距離呢。

當然,王棉還能用一句“我年紀小,還沒有長開”作為藉口,稍稍狡辯一二。

可她心裡更明白,美跟年齡也沒有太大關係。

有的人,從小美到大。

有的人,從出生到離世,都相貌平平,穩定得毫無奇蹟。

王姮是前者,而她就是苦逼的後者。

話題扯遠了,重新拉回到晨起的王姮身上。

王姮醒來,剛要起身,屏風外聽到動靜的丫鬟們便趕忙走了進來。

“九娘,您醒了?”

說話的丫鬟,十一二歲的年紀,是當年姜氏送給王姮的幾個丫鬟中的一個。

鄭儀命人仔細教了規矩,又進行了一番挑選,最終選擇了三個,補全了王姮身邊四個大丫鬟的空缺。

順著白芷的名字,鄭儀依次給這三人取名:白芍、白芨、白薇。

四人中,白芷的資歷最老,年紀也最長,負責統領其他三人。

此刻聽到動靜,第一時間跑來伺候的,則是白芍,今年十一歲。

白芍是沂州人,家裡祖父、伯父、堂哥、堂弟的有一大家子。

當初祖父生了重病,為了給老人家看病,便賣了白芍。

白芍被姜氏送到河東,又被鄭儀選中伺候王姮後,便寫信給家裡。

每個月的月例,年底的賞賜,白芍都會託人送回家裡。

去年,東山書院正式落成,開始面向整個沂州招收學生。

東山書院的束脩,分作兩檔:

一,每年一百貫,堪稱天價,針對的就是沂州的權貴、豪族。

二,免除學費、雜費等等所有費用,但需要考試。

只要順利透過考試,不拘出身,不看門第,就可以入學。

入學後,若是學得好,還能賺到獎學金。

且,東山書院的學科非常多,不止侷限於明經、一史、三史等科舉指定科目,還有諸如術學、醫學、格物學等等雜學。

在雜學上,有所特長,能夠透過對應考試的學生,亦能免費入學。

東山書院作為一座新建的書院,沒有名氣,也沒有底蘊,更沒有什麼傑出“校友”。

但,東山書院有好的先生啊。

那些先生,可是安國公樓謹專門從京城、從南境請來的大儒、名士!不說在小小的沂州了,就是在整個齊地,都很難請到。

東山書院卻有不止一位。

足足十幾位啊。

只要進入到東山書院,就能跟著這些先生讀書。

若是有天分,運氣好,興許還能成為某位先生的弟子。

學生和弟子可不一樣。

前者只能得到聽課的資格,而後者卻能得到先生的全部真傳,以及先生的名望與人脈。

要知道,大虞朝雖然推行了科舉選仕的制度,但科舉剛剛開始,還沒有形成規制。

大虞朝主流的選官制度,還是靠著舉薦,或是徵召。

不管是自下而上的舉薦,還是自上而下徵召,被選中的人,都要有“名氣”。

世家子弟,自不必說,自有自家人(姻親故舊)的幫忙舉薦,或是背後家族幫忙揚名、造勢。

寒門子弟亦能靠著大把的金錢,買的些許助力,謀求一個進入官場的入場券。

唯有真正的平民子弟,想要實現階級跨越,必須有“貴人”提攜。

而拜個好先生,靠著先生這位貴人幫助,才能走上捷徑。

東山書院就是給無數沒有門路的子弟,提供了一個進階的天梯。

雖然看似渺茫,機率也不大,但,至少有希望。

所以,不管是家財萬貫的豪族、寒門,還是家徒四壁的貧民,聽聞了東山書院的種種之後,便都蜂擁跑去報名。

白芍惦記家人,第一時間給家裡寫了信,她的堂兄、堂弟、親哥、親弟們全都跑來參加考試。

可惜,東山書院不是什麼人都能進的。

讀書不成,雜項亦不精通,就只能被淘汰。

白芍家裡來了七個男丁,只考上了兩個。

一個是白芍的堂兄,平日裡看著不起眼,讀書也不太出色,卻非常擅長動手,東山書院拿出來的孔明鎖、魔方等,他琢磨了一會兒,就能咔咔咔的玩得飛起。

還有一個是白芍的親弟弟,才五歲的豆丁,對藥材卻有著極大的天賦。

一點兒藥理都不通,卻能分辨出好幾種草藥。

都不是正經的讀書苗子,卻也都靠著“歪才”進入到了東山書院。

白芍一家多少有些失落,可失落之餘,亦是歡欣鼓舞——

不管怎麼說,自家的兒郎成了東山書院的學生,跟貴人成了同窗。

雖不知未來是否有前途,但一定比待在沂河邊,打魚、扛大包有出息!白芍的兄弟們順利入讀東山書院,白芍對王姮這個東山書院的主人,愈發的感激、恭敬。她端著托盤,托盤裡放著一個白瓷碗,“九娘,喝些蜂糖水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