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靠系統漏洞艱難求生

第236章 士族遭戮

交州雖大,實際也不過是那兩三家掌權而已。番氏兄弟已不成氣候,如今不過是縮在日南郡的山林中與俚人為伍;張津迷信山鬼巫筮,枉做了蛟龍腹中之食;士燮正是一家獨大,氣焰高漲之時,卻馬失前蹄,十萬大軍斷送蒼梧。

放眼望去,現下這交州竟然只剩下劉備越戰越勇,兵多甲足,漸漸成了氣候。

“昔日天子詔令玄德統領蒼梧、九真二郡,只是因著番氏叛亂,盤桓交趾,這才無法行九真郡守應有之責。這幾日重開道路,政令通和,玄德亦可梳理官吏,叫他們依循新令。”

士燮為表誠意,主動將原先自己刻意把持的九真郡奉上,他原本也不佔名,只是用此處試探劉備心性,當初劉備安於蒼梧一隅,的確是叫他們輕視了幾分。

這幾日從荊州避難而來的世族寒門更多了,劉備不拘一格用人的策略招募到不少不得志的才士,蒼梧各城縣的官吏從小到大都有序考察升降,增補替換,驛站也因此再度修葺貫通,不至於再有失平南而廣信無所知的情形。

“聽聞荊州一亂,那黃巾便又復起了。”

士燮一再推舉劉備做交州刺史,也有想要劉備固守蒼梧,別叫那群黃巾趁機也沾染了交州才是。

“也不知劉景升可能想到今日?自他留下荊州亂局之後,竟然白白將那些士家大族送至黃巾的屠刀之下,那些賊寇猖獗若斯,連張氏都遭了難,從前膏粱之家,踏做塵泥矣。”

劉備聞言默然,他想起曾經在徐州和北海見過的黃巾,那時其中更多的是渾渾噩噩,被裹挾著行動的流民,只需誅盡首惡,餘下的百姓只要有一日溫飽,便不至於走上歧途。

伏唯景帝以仁治天下,他雖未見盛世,亦心嚮往之,對治內百姓,不能說是關懷備至,但也算得上無愧於心,因此聽聞荊州士族遭此大難,他傷痛之餘也不由得心生擔憂,不知百姓在何等水火之中,方有此之舉?士燮不知劉備和自己感慨之處不同,除去忿忿之外,也有切身實地的憂慮,自黃巾亂起到今日,這些黃巾軍似乎總能在看不見的地方壯大,從前只是衝擊州府,劫掠府庫,現下居然開始起屠戮士族來了!何況這些人不識經書珍貴,傳家典籍被他們肆意拋棄,叫外人也能搶奪閱覽,所行所為,觸目驚心!怎麼能叫士燮不物傷其類,生出惶惶之情?

“每逢戰亂,黃巾必起。”種平當了半天的隱形人,此時才開口插了一句,“揚州那邊的黃巾也開始活動了,老師說打算這兩日便與康成先生走水路入交州避難。”

士燮掃了一眼種平,雖然知道自己兒子士武是死在這小兒的計謀之下,但如今自己也歸順了劉備,倒不好在這時候做些什麼。

種平面上不顯,實際心中發虛,畢竟與士燮所瞭解的不同,士武實際上是被他駕瘋馬踩踏而死的……幸而當夜他穿著斗笠蓑衣無人近身,連士武都沒看清種平的臉,因此這事也就瞞了過去,否則才是尷尬。

“你這小兒也是些有運道在身,能讓伯喈看中,鄭蔡顯學,竟是讓你一人得真義為傳。”

士燮縱然與種平有仇怨,也不得不承認這人是有幾分才幹在身,只是想到自己年少求學拜師之艱,對比之下實在覺得如鯁在喉,出言刺了幾句,只是心裡還是想不通,莫非這種平就是貴人相助的命格,要不怎麼許靖連面都沒見過就願意替他做說客?

十幾年相交的情誼,難道還比不上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子?

心念電轉,士燮準備回去就拿龜甲卜筮一番,看看他二人是否命格相犯,故而此戰天時不佑。

待士燮告辭後,種平也戴上劉備給他編的小草帽監工水閘修建去了,這兩日又淅淅瀝瀝下了一點雨,戴斗笠太過麻煩,正巧劉備忙完了人事任命有段清閒日子,順手給種平和國淵一人編了一頂小草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