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璟佑送敏敏去縣火車站,順路不僅提前安排了接車和了解家裡幾個孩子的情況。
一道兒的,還給廠裡去電話問了問,處理了些瑣碎事宜。
再說家裡。
敏敏性格偏向文靜,日常說話溫溫柔柔的,平時存在感就要顯得弱些。
她走之後,家裡倒沒什麼太大的變化。
敏傑、敏銳天天跑出跑進的打鬧嚷嚷,熱鬧依舊。
後面是過了正月十八,鄉里正式開學。
敏傑、敏銳重返學校,大人身旁才稍顯安靜了些。
不過說起上學的事兒,老家和京北的情況還不太一樣。
京北那邊不少學校作為試點,已經開始實行了六三學制。
但老家這邊還保持原樣。
敏傑比時安上學晚,兩個人中間原本差了一級。
因著這個政策,時安多上了一年六年級,去年升初一時,敏傑也升了初一。
只是鄉里的條件沒有城市上的好。
時安上下學家裡有車接送,敏傑就不行了。
最近的中學在鎮上,距離家有十多公里遠。
距離賀二哥幹活的煤炭廠,也得走個半小時、四十來分鐘。
要是每天都來回奔波,小孩辛苦不說,家裡大人務農的務農,上班的上班,也沒條件接送。
敏傑畢竟還是個半大小子。
早起一個人上學還行,夜裡要是一個人摸黑走江灘或者走山路回家,難免就會涉及到安全問題。
所以在最初報名時,知道學校能住宿,家裡就給敏傑交了住宿費。
敏傑一般一週回家一次。
中間週三、週四要是趕上放學早,偶爾也會去賀二哥那邊住一宿。
鄉里的中學也不跟城市上一樣,交了伙食費就能完全託管。
敏傑在校吃飯是從家裡背去口糧,一餐吃多少就往飯盒裡放多少,每天固定時間送去食堂。
飯盒上有名字,到學校飯點兒了去食堂找飯盒就行。
菜什麼的就更不用說了。
吃的一般都是家裡拿罐頭瓶提前給裝好能吃一週的醃菜。
村裡小孩雖然多,但是被送去上學的也就那幾個。
敏傑中學去了鎮裡,才上二年級的敏銳就落了單。
以前上下學有哥哥帶著,現在上下學,敏銳只能跟同村的幾個孩子一起走。
但不論怎麼說,對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家裡到大隊的距離也不算近就是了。
也許是自己的幾個孩子在城市上方方面面都有更好的條件。
所以不管是敏傑還是敏銳,這一段求學的路,傅璟佑多多少少都覺得兩個孩子有些吃虧。
起先重心都在陸淼身上,傅璟佑在這件事情上並沒有太多關注。
後面天氣轉暖,陸淼的情況也有了好轉,傅璟佑心裡放輕鬆了些。
也是這個時候,因著時常出入村裡去鎮上採買,留意到兩個孩子上學的情況後,傅璟佑直接做出決定不要兩個孩子折騰。
說他在家的這段時間,每天踩一腳油門順路接送一下算了。
老兩口有不同意見也不好使,因為傅璟佑怎麼說的就怎麼做,直接就把事情給敲定了下來。
老兩口見當不住他的家,索性也就由他折騰去了。
送孩子上學一個是送,兩個也是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