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拆遷戶

第4章 江村

安順康這話可說的沒有半點誇張。順城不只地理優勢明顯,距離南省的省會城市最近也不過半個小時的車程。

就是順城本身,下轄的每條街道的發展都十分不錯。

不然,它也不會是直接歸屬於南省直管的縣、市轄區。

而江村所在的位置,雖然不是順城的中心街道周邊。

卻是順城除了中心街道之外,發展的最好的街道之一。

它與中心城區,甚至只有一條寬闊的江相隔。

江村距離容地街更是不過半個小時的路程。

改革開放之後,江村人從桑基魚塘,到後來的種菜養花。

再發展到現如今的農家採摘,都搞的有聲有色。

村子裡面的人家,不說家家建新房,最舊最矮的小樓,也都足有兩層了。

像安建平家這樣,不只有宅基地空著,還有一塊宅基地上面只留了幾道土牆……

他老人家沒有直接像村裡江姓那些人說的一樣,嫌棄他丟人已經是很客氣了。

安建平知道老人家的一番好意,並沒有多說什麼。

他隨意跟老人家閒聊了幾句後,看安建民家還沒有聲音,就準備直接去村支書家。

從村子裡一路走過,安建平難得格外仔細的觀察了起來。

總的來說,江村的發展還是格外不錯的。

從村口進來,路兩邊零零散散的十來戶人家,幾乎形成了江村一條街。

大部分的民生用品,即使不出村子,也都足以解決。

而到了這條街的尾端,也就是剛才六叔的那個小賣店。

他旁邊的人家,則是安建民家。

不過兩家看似鄰居,相互之間的距離卻相隔不近。

安建平的主營是水果店,但他在江村還有偌大一片果園。

果園的入口處就是在他家的房子另外一邊。

所以安建民家附近,除了這位六叔距離最近,其它人家距離都不遠。

安建平繼續往村裡走,走了不遠,就是他家兩塊宅基地之一。

其中一塊正好與父母、兄弟相臨。

他家是最靠近村口方向的,從他現如今的角度看去,幾家好似正好從低向高排列。

其中他家的自然是隻剩下幾道隱藏在比人還高的灌木、野草中的土牆。

而他家旁邊的則是父母的老式磚瓦小院。

雖然也只有一層,甚至可以輕易看出經歷的光陰。

可在他家那宅基地的襯托之下,好似也沒有那麼寒酸?緊接著,則是老大家早年建的房子。

整個江村最早的兩層小樓。

再後面則是老四家建了不過幾年的新房子。

是整個江村有數的高樓之一,足足五層的房子,主要就是為了給老大家的農家樂提供住宿服務的。

在他們一大家子這一排房子後面,足足一大片的果園、菜園、魚塘。

則是他們家這些年來,好不容易發展出來的家底。

過了他們幾家後,就距離村支書家不遠了。

作為以江姓命名的村子,很長一段時間裡,村幹部都沒有安姓的事兒。

但在這些年來,安姓發展明顯比江姓更好的情況下。

第一個大學生支書,就在安姓中產生了。

安建平還來不及走到村支書家,就看到了不遠處的兩個熟悉的身影。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