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拆遷戶

第54章 富翁的誕生

說到這裡,汪主任稍微停了一下。

看向年紀輕輕的安松雨,真誠的建議著:

“你們這邊拆遷後是要建物流中心。”

“不存在原地回遷的可能。”

“加上你們這一次與隔壁村一起拆遷,那安置房的位置,很可能與林村前面的拆遷房位置臨近。”

安松雨瞬間就明白了這位主任的言下之意。

她想起當初曾看過的林村安置房。

那可是在林村原址回遷的。

有那麼大片新區廠房在,這安置房完全就不愁租啊!

安置房也不是開盲盒。

即使沒有汪主任這話,拆遷協議上也有安置房的位置。

就是這個位置,一般是看情況的。

如果在拆遷前,已經確定了地方,那就會有一個十分具體的位置。

而像他們這一次,拆遷的比較急。

安置房的地方還沒有完全確定,就只有一個劃分的範圍。

按照安松雨未來的眼光來看。

現如今的安置房不管什麼位置,都十分不錯。

也就是短時間內,安置房不允許交易。

再加上相比起後來越來越專業的小區管理。

安置房小區的管理方式很多還是村委自治。

所以在管理上以及各種配套設施上,難免有些差距。

可這些,都不過是準備買房的人會仔細考慮的。

對於會越來越多來本地工作的外地人。

安置房卻是整個對住宿有些要求,卻又達不到精心管理小區的程度的打工人們的最佳選擇。

有了汪主任的這個提醒。

對於接下來他說明的拆遷補償,安松雨幾乎沒有任何意見。

也確實很難以有意見。

畢竟她那新建不到一年的房子,不只按照實際面積計算了。

連飄窗的面積都計算進去了。

儘管頂樓的頂棚不能算房間,可也同樣有賠償。

除此之外,門前的臺階,院子的硬化土地。

雞棚、鴨棚,甚至連它們餵食的幾個石槽、木槽,都分門別類的有不同的補償計劃。

更不要說院子裡、果園裡養的雞鴨。

院子裡的樹,果園裡的樹,桑林,蠶房魚塘等。

一番確認下來,安松雨看著最後的金額,都有些不敢相信。

她忍不住再次確認了一番。

才顫抖著手想要拿起筆。

可她拿了幾次,都沒能把筆給拿起來。

汪主任頗為理解她這樣的反應。

畢竟,不說她一個才不過大學畢業不到一年的女孩。

就是他這個上班都二十來年了。

看到堪稱一瞬間暴富的這個金額,也都忍不住心底發顫。

“這裡有更詳細的補償列表,要不你再仔細確認確認?”汪主任體貼的建議著。

至少這樣,相比起最終的金額,會更有真實感。

安松雨迷茫的點了點頭。

直到拆遷辦的人把檔案塞到她手上,她才更加仔細的看了起來。

在安松雨的名下,果園一共前後兩次承包。

一共有三百畝。

分別種植的水果種類有好幾種。

其中列在第一行,就是楊桃10畝。

樹齡都是十來二十年了,按照盛果期一株300元來賠償。每畝約60棵左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