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
公輸仇不解的看向寧闕。
他對倭寇瞭解得並不多。
先前也曾與他們打過些交道。
這些人出手都很闊綽。
買東西也從來不講價。
此外,倭人和大商王朝來往也很密切。
“他們可是包藏禍心,有小禮卻無大德。”寧闕擺了擺手,“在數百年前,他們就曾經至齊地。以學習為由,來至長安。當時正是文帝,便想著與他們交好。而且他們也願意俯首稱臣,甚至是簽訂國書,願意為大奉藩屬國,每年都派人納貢,還將他們的公主派來聯姻。大奉對待他們更加沒話說,可以說是傾囊相授。他們學習了大奉的文化,還有各種文明。但後來,他們趁著田姓叛亂,趁機想要進攻齊地!”
“還有這回事?!”
“當然。”
寧闕淡然擺手。
公輸仇畢竟是久居遼東,不瞭解大奉的歷史也很正常。況且這件事都是二三百年前的事了,除了極少數的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最開始大奉和倭島交好,對待他們是好的沒話說,完全就是當親兒子看待。畢竟他們遠在海外,還可以用來制衡高句麗,給他們添堵。既然他們如此有誠意,大奉也不會虧待這些藩屬國。就他們給的貢品其實沒啥價值,可大奉每次給的回禮都價值不菲。
結果呢?
他們勾結田姓,進攻齊地。
想著是共同瓜分齊的。
只是他們被田姓先祖給耍了。
他們辛辛苦苦扶持田姓坐上齊王的位置,反手就被田姓所圍剿。這時候的文帝也沒法子,只能捏著鼻子承認了田姓齊王的身份。但對倭寇卻再無任何好感,甚至是頒佈詔令,凡是倭寇一律殺無赦。如果不是因為他們遠在海外,大奉早早就發兵幹他們了!
倭寇雖然被田姓先祖戲耍,還被大奉下令誅殺,卻從未放棄過大奉。他們始終想著趁大奉虛弱時,攻佔大奉。畢竟他們就是小國寡民,因為是島國的緣故,資源是相當的匱乏。和地大物博的大奉根本沒法比,就讓他們迫切地想要搶佔土地。
他們一直都想染指大奉。
後來他們就想著以高句麗為跳板,假意和高句麗做買賣。也正是如此,所以公輸仇才會和倭人打過些交道。他們就是透過高句麗,進入遼東地區。只是後來燕雲十六州被收復,倭人也就不敢再這麼明目張膽。但寧闕聽崔根碩提到過,高句麗當地還是有很多倭寇行商的。他們甚至還形成了股獨特的勢力,在高句麗有著不俗的地位。
寧闕攻打高句麗時就曾遇到過些倭人,只是他沒有任何好感。
但凡遇到了,就一律全殺了。
至於他們的家產則全都充為軍餉。
寧闕沒想到的是他們竟然跑閩越來了!
仔細想想,歷史上他們好像也是這麼幹的。
畢竟閩越地區應該算是福建一帶。
“這就是群白眼狼,連畜生都不如。”海宰是相當悲憤,咬牙切齒道:“他們當初遭遇海難,被閩越人好心救了回去。最開始倒也沒什麼,可他們似乎是發現了閩越的實力並不強。很快就有越來越多的倭人抵達,他們不再偽善,開始吞併侵佔閩越的領土。甚至還奴役閩越人,在當地不知殺了多少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