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名叫阿牛,比衛志明大三歲,喜歡來找衛志明玩。說是來玩,其實是來和衛志明一起學認字。
這裡沒有正規的書院,所有這裡出生的孩子只能靠著爹孃識字。
阿牛的爹孃不識字,所以阿牛天天自己來這裡跟著衛志明的父親識字學習。
父親很大方,不犯病的時候,會給阿牛和衛志明準備好飯菜,從不會驅趕阿牛離開。
阿牛也是衛志明童年時期唯一的玩伴。
衛志明不知道什麼是朋友。
阿牛趁父親不注意,夾走了自己碗裡的肉,告訴自己,這就是朋友。
阿牛拿走了父親給自己做的讀書寫字的工具,告訴自己,這就是朋友。
“這裡的孩子都是這樣的。”阿牛看著衛志明的眼睛,眼神裡一片理所當然,“這樣的,就叫朋友。”
是啊,這裡的孩子、這裡的人都是這樣的。
阿牛說的沒錯。
所以,這……就是朋友?但是這些,衛志明其實並不在乎。
他在乎的,只有父親,和父親給的書。
所以當阿牛看到自己搗鼓出的那些玩意兒,又擅自拿走不還後,衛志明心裡感到了極大的不舒服。
當阿牛發現這些東西,都是因為衛志明看了那本書後才學會的,他便想從衛志明手中奪過那本書。
這一次,衛志明沒有同意,十分堅決的不同意。
在此之前,衛志明對阿牛百依百順,從來不會反抗。
那天是衛志明頭一回反抗,阿牛的反應很強烈,兩人鬧了很大的矛盾,阿牛走的時候,咬牙狠狠地瞪了衛志明一眼,眼眶都是通紅的,像是要張裂。
“我記住你了!你就等著瞧吧!”
他道,然後恨恨地走了。
很多年後,衛志明知道了那種眼神就叫仇恨。
但是直到很多年過去,衛志明始終沒明白他到底在仇恨什麼。
而更多年以後,他終於明白,有些仇恨就是無緣無故的。
衛志明失去了唯一的“朋友”。
但是他一點都不感到孤單。
因為他有父親、有自己的愛好陪著,日子過得很充實。
可惜好景不長。
阿牛把自己家裡擁有一本很有意思書的事告訴了村子裡所有的孩子,並且告訴他們,讀了那本書,就能擁有製造出很厲害的東西的能力。
孩子們蜂擁而至,爭先恐後地向衛志明借書。
衛志明謹記父親的話,也怕被人弄壞,沒有借給任何人。
於是從那日以後,衛志明就成了村子孩子們口中的異類。
“他和我們不一樣,我們每天什麼都不用做,什麼都不會。就他每天學字、每天讀書!”
“還能製造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真是個異類!”
“什麼叫異類?”
“和我們不一樣的,就叫異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