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徐晃來說,確認好目標以後,便開始針對這一個目標去佈置和規劃,至於其他的,反而可以往後面延一延。
輕重緩急之別,徐晃還是非常清楚的。
選擇帕提亞大軍的方向,是從多個角度思考下的最優解。
一方面是這個地方的羅馬軍隊數量雖然龐大,但就其質量而言,要遠遠遜色於漢帝國所面對的對手,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想要打穿這一部份軍隊的難度將會大幅度降低。
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阿爾達希爾,亦或者說是大局觀下面的正確選擇。
雖然從明面上來說,他們這五個軍團當中漢帝國的力量佔優,理論上來說弱者要服從於強者,阿爾達希爾自然要聽他們的指揮,服從他們的安排,但這也只是理論,而不是現實。
現實當中的每個人都是有感情的,也是有自己想法的,這一份感情和想法不會因為實力的強弱而變化。
能夠到達他們這一種程度的人,哪個沒有屬於自己的立場?
更何況帕提亞軍隊的指揮官,可是阿爾達希爾的爺爺法爾斯薩珊,真正意義上的親人。
不管是為了盡孝,還是為了盡忠,阿爾達希爾選擇帕提亞所在的方向,都有理由說得過去,甚至是必須選擇這一個方向。
有這麼一個前置條件和困難存在,徐晃自然不會視而不見,強行拉著軍隊去進攻羅馬帝國的右翼部分。
那樣做的話,不僅會在阿爾達希爾內心當中留下隔閡的種子,降低雙方的關係,影響司馬懿在整個帕提亞的佈局。
除此之外,還有最現實也是最麻煩的一點,那就是五個軍團全力以赴,也不見得能夠咬開羅馬右翼的後軍。
這個目標大機率都實現不了的情況下,自然要選擇一個稍微好一點的目標了。
可以說從各個角度和方向去判斷,徐晃都認為帕提亞的方向是最好的方向。
說完話後的徐晃,眼角微微的看了一眼阿爾達希爾,確認了一下對方的狀態,然後收回了自己的餘光。
從他所觀看到的結果來看,阿爾達希爾貌似也沒有了之前那麼大的壓力和沉默,看起來比之前輕鬆了一些,從這一點反推過去,阿爾達希爾對於目前的這個選擇還是比較高興的。
如此一來,徐晃就知道自己的判斷沒錯。
雖然這樣做,短時間內漢帝國本部精銳所承受的壓力並不會得到有效緩解,但只要他們此行順利,遲早也會緩解的。
優先救助帕提亞的軍隊,不管是否是此時戰場的最優解,漢帝國軍隊必然也會得到來自於帕提亞軍隊的認可和思維傾向。
並且在這個解救的過程當中,阿爾達希爾及其帕提亞騎兵部隊,絕對會全力以赴,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也會提升一些。
當然這是站在國家和戰場上的角度去判斷,對於徐晃等人來說,選擇這樣做的原因,也有一部分還人情的味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