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的盛宴

第55章 隨手一撕

港臺歌壇喜歡跟歐美學,愛出ep。

所謂ep,就是小專輯嘛,普遍三四首作品的樣子,也有人喜歡把一些探索性質、實驗性質的錄音版本放進去,但基本不算成品。

絕大部分人做ep,究其本質,就是為了試探一下市場的反應,為接下來的新專輯選歌方向,又或個人音樂風格上的調整做準備。

可惜大部頭的網路小說沒法這麼搞,要不然網文會減少90%的太監書。

說白了都是為了掙錢恰飯,市場給面子、認賬買單,才有玩下去的意義。

單就滾石這邊來說,蘇惠倫是最愛出ep的了!

她一年正常兩到三張專輯,外加大概兩張的ep——她發ep甚至都發出規律來了,基本上就是一年一張粵語ep,再來一張英語ep。

可惜,都不成。

但她接著試,反正成本不算很大,也的確會有她的部分歌迷買單,一張ep大差不差也能賣個八千一萬張的,基本能保本了——ep這玩意兒,定價不可能做的太低,作品又少,正常歌迷普遍購買意願不大。從投入產出比來說,唱片公司當然不願意給你投入大成本搞宣發,所以基本上純粹靠個人知名度拉銷量。

當然,ep裡發過,口碑不錯的作品,很多人還會把它再收錄進接下來的某張專輯裡就是了。所以說,實驗嘛!

但陳舒華的意思說的很明白,老段覺得一張ep裡本就塞進了三首主打歌級別的好作品,又有了一首本來只會被收錄進《冷酷到底千萬慶功版》裡的《禮物》,這就四首了——哪首市場反響好,當然還可以收進隨後的專輯裡,但一首可以,兩首也忍了,你總不能三首四首都塞進新專輯吧?

不放,好歌浪費了,放,你猜買了ep的鐵桿歌迷會不會噁心?

所以嘍,兩個思路,一是乾脆出一張新歌加精選,從陳舒華過往的作品裡,選兩三首大熱過的,再選幾首所謂“遺珠”,哎,這就湊夠一張了。

但同樣有點埋沒了林見鹿給她做的那幾首歌。

《夏天的風》被滾石內部的製作人和歌手們,集體認為是迄今為止華語歌壇除了林見鹿《冷酷到底》裡的幾首之外,最出色最好聽的華語rb。

普遍認為那首歌有大火的可能。

《這世界那麼多人》被老李極度欣賞,被認為是絕對的上上之作,或許單靠它大紅不容易,但這首歌的底色,卻足以撐起一整張專輯的口碑了,甚至足夠讓一張中等質量的專輯,憑藉這麼一首歌,一下子就拔高一個維度。

《鬧哄哄》跟上面兩首歌相比,顯得不是那麼的華彩,但無論詞曲都溫暖潺湲——老牌的江湖人物,當然很明白,越是這樣子的歌,反倒越是容易被市場普遍接受,從而流行起來。它很容易形成傳聽、傳唱。

所以嘍,這樣子的三首歌,不用試驗我們也都知道它們很屌,它們加一起,已經足夠撐起一張大專輯,且保證相當程度上的熱賣和暢銷了。

非要把它們做成一張ep,又或搞個新歌加精選的,浪費掉嗎?

湊一張大專輯吧!

林見鹿無所謂,湊唄,你們隨便!

但陳舒華卻一臉詫異,試試探探,“真的?你沒有意見?”

林見鹿比她還詫異,“我為什麼要有意見?”

她抿嘴,笑了笑,目光不離林見鹿的眼睛,但話出口之前,卻還是猶豫了幾猶豫,“你跟其他人真是好不一樣!正常來講,像你這樣子的成就,無論是做歌手,還是做製作人,是很少會允許有人來插手你的作品的。”

“哦……”

懂了!

到現在為止,陳舒華這張ep,基本上算是林見鹿徹底一手包辦的了。

全部的詞曲創作,編曲,外加製作人。

張愛嘉代表林見鹿跟滾石談下來的版稅分成,這張ep林見鹿個人要直接拿15%的,跟陳舒華這個歌手拿一樣——製作團隊的頂格分成。

而僅僅只是半年之前,籤《冷酷到底》的製作人合同的時候,同樣是詞、曲、編曲、製作一人包辦,林見鹿只拿到了5%。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