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賣四塊五塊,一個賣十塊,擱你你買哪個?
就你那小破錄音機,壓根兒也聽不出什麼多大區別來!
但《冷酷到底》卻顯然不是這個打法了!
早在專輯錄制期間,林見鹿就跟薛忠鼎、張沛仁深入地聊過許多次,最終一點點的影響、說服了他們,決定試一試林見鹿這個賣貨的思路。
第一就是先不要發散貨,不要讓磁帶太早流出去,就算準了他們平常從散貨渠道提前拿貨太方便了,壓根兒不需要去打新華書店的主意。
然後就是跑一跑重點的省級電視臺,談好3月1號統一播放mv的事情,用mv的播出,直接一把就把買氣給激發出來,不要等慢慢的發酵。
最後,在林見鹿看來同樣重要的一條就是,磨巖唱片那個所謂的國內發行渠道就算了,反正也要找音像出版社拿版號,乾脆選一家大的音像出版社合作,讓人家負責去鋪新華書店的渠道。
不開玩笑,也別看後世在網路上,在九十年代初就跑到內地為內地搖滾拓荒的磨巖唱片,好像有多牛似的,都快封神了,然而事實上,至少是在當下這個年頭,國內的這些私營唱片公司,論鋪貨能力,連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賣專輯嘛,誰還不知道去找新華書店聯絡啊,磨巖唱片過去也這樣做的,但你去做,跟人家魔都音像出版社去做,那能是一碼事嗎?
所以這次《冷酷到底》的發行,表面上是分成了兩大塊。
版權當然是屬於灣灣滾石唱片,除內地之外的港臺、日韓、東南亞等地方,也都是由滾石負責做發行,而在內地,滾石唱片卻是把發行權授權給子公司磨巖唱片,由磨巖唱片來負責內地的發行——過去幾年也一直如此。
但是這一次在內地,磨巖唱片卻又聯絡魔都音像出版社,寧可多割出去一點利益,主動把相當部分的發行權轉給了多年的出版合作方魔都音像出版社,由對方專門對口做全國新華書店的發行。
磨巖唱片自己,則只保留散貨渠道的發行權。
很成功!
賣了多少暫時統計不上來,但供了多少貨,林見鹿卻是知情的——第一批備貨,也即全部由魔都音像出版社鋪給新華書店的貨,就高達120萬盒,正常情況下夠賣整張專輯全銷售週期的一個數量了,而磨巖唱片自己還預備了30萬盒的量,在3月3日開始透過自己的散貨渠道鋪貨。
結果上市僅僅第四天,3月4日,新華書店那邊就開出了一張備貨單,據說短短三天,備的120萬盒磁帶已經銷售大半,這下子不光滾石分公司和磨巖唱片,就連魔都音像出版社和新華書店,也都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了。
100萬盒磁帶,那就是千萬銷售額啊!
這年頭,國內出版市場雖然很熱,但盜版同樣兇到嚇死人,正版渠道,單品銷售破千萬銷售額的,依然是絕對的珍品!
第二批貨,150萬盒,第三批貨,又來了120萬盒!
其實主要的買氣範圍不大,小縣城是幾乎不怎麼指望的,主要是沿海省市的那些大城市,和內陸地區一些省會、重點大城市而已,然而即便如此,這些人群,這些在當下這個年代堪稱是最富裕的一批人,外加聚集在這些地方的大學生們,依然高達一億人以上——事實上哪怕再過十年,這也是正版文藝作品最大的市場!
結果證明,在沒有盜版衝擊的情況下,宣傳做好,這些人哪怕是在1996年,也是很有購買能力,且很有對文藝作品的消費慾望的!
然而……好日子一共13天!
3月14號上午,當林見鹿頂著冷風和小雪,又一次騎著二八大槓去街上閒逛,卻看到街頭的音像店已經掛出“《冷酷到底》5元一盒!”的小黑板的時候,他就知道,好日子結束了——也只是能嘆口氣而已!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年代就是這麼個年代,他使盡渾身解數的結果,也無非就是爭取到了前後一共13天的黃金銷售期而已。
也行了,因為對於當下國內的專輯銷售來說,基本上都是連一天的黃金銷售期都沒有的——13天,該知足了。
而且,就在第二天,3月15號,他的《入臺證》也正式到手了!
灣灣滾石唱片特意派了專人飛到首都來拿資料,又帶著資料飛港港,去那個唯一能辦入臺證的地方辦了,又特意飛回首都,親自送到林見鹿的手上!
因為……《冷酷到底》在港臺的銷售也一下子爆了!
滾石唱片無比急切地需要林見鹿過去跑宣傳,趁熱打鐵,把買氣徹底拉上去——據說這張專輯的銷售,很有可能會破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