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陳愷歌這個人很傲氣、愛裝逼,不是什麼秘密。
林見鹿跟首都的影視圈子有接觸,甚至要一口氣追到春節前找顧常衛給自己拍mv去了,尤其年後,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自然是早有耳聞。
出身世家,也的確是有才華的,從當年的《黃土地》開始,到《孩子王》,他的導演才華,無論國內外,大家還是都很認的,等到了《霸王別姬》,嗯,大禁片,算是跟張一謀的《活著》並駕齊驅,國內第五代導演的巔峰代表作了。
至於是不是……人家歐洲大獎啊!
國內現在特別認這個!
甚至於至少是現在,在圈內人看來,張一謀是要矮陳愷歌半頭的——跟藝術成就無關,論藝術,只會文無第一,關鍵是,當年張一謀是純純的泥腿子出身,是跟在陳愷歌身邊,給他做攝影師有了成就,這才有了後來獨立執導的機會。
簡單說,陳愷歌算張一謀半個恩主。
像搞電影這種半封閉的小圈子裡,是很認這個的,你是人家提攜起來的!
再加上呢,陳愷歌這人行動帶派,很愛裝逼,換個好聽點兒的詞,很有大導演、大藝術家的派頭,而且也的確有很高的成就,所以,圈內基本是捧著的。
像馮曉剛,也算嶄露頭角了,拍過電視劇,熱播,拍過電影,口碑還可以,但是在陳愷歌面前,就是個提鞋的級別——馮曉剛人前人後,一律尊稱凱爺!
首都人愛尊稱“爺”,但這個爺,也不是誰都瞎叫的。
目前國內的影視圈內,比較普遍公認的兩位爺,一個叫朔爺,汪朔,那是自己統領一個圈子的,電影電視劇都玩得轉,業界地位極高,另一位就是所謂凱爺了,藝術電影圈子裡、第五代導演裡的老大。
但論逼格,汪朔依然不及陳愷歌。
無他,汪朔是下里巴人的一點雞毛小事,娛樂下國內的觀眾,陳愷歌是家國春秋、愛恨情仇,洋大人們一致認可的高階藝術——你個人服氣不服氣,沒意義,這年頭就是洋大人覺得好,才是好。
然而……這又跟我林見鹿有什麼關係呢?
我特麼非但不混藝術電影圈子,我甚至壓根兒不混電影圈。
我最多就是在電影圈子裡蒐羅個漂亮妞兒……跟我這兒裝什麼大尾巴狼!
林見鹿這個人,一向待人和氣,因為和氣生財,所以等閒的,不管你是誰,哪怕就是個普通歌迷,他都和和氣氣說話,舉凡社交場合,無論首都、灣灣還是港港,只要人家對他客客氣氣,他就一定敬人家三分。
可是一旦要是有人想跟他擺譜、拿大、裝逼,他一定毫不客氣,當場不給面子——之前在港港,他去金像獎頒獎晚會唱歌,張愛嘉帶了洪金保過來,洪金保就有點託大,一副大佬派頭,招呼林見鹿去給他拍戲,要“栽培”林見鹿。林見鹿當時才剛紅,其實底氣不那麼足,但也無所屌謂,直接不給面子,充其量說話委婉點,而張愛嘉當時幾乎是毫不猶豫地站位林見鹿這邊。
後來林見鹿多次去港,酒局眾多,卻與洪金保再無交道。
當時約了到內地會找林見鹿喝酒的袁彪,之後也不知道是不是來過內地做武指,總之,也是再無後話。
例子多了。
最近的一例,之前第一次見面,姜紋見了面就“這小子”——姜紋做演員是國內最頂級的演員,從出道就合作最大牌的導演,拿最牛逼的獎,掙最牛逼的口碑,後來自己做了導演,又是夠資格跟張一謀、陳愷歌平起平坐的大導演,在國內影視圈子來說,可以算是最頂尖的幾個人之一了,他可能是覺得林見鹿年輕,他有資格這麼稱呼、開玩笑、打趣,但林見鹿依然當場不給面子。
反正錢掙夠了,隨時退圈不玩,不怕得罪任何人,誰都別想跟我高高在上!
還好沒有本質衝突,姜紋這人情商又高,很快就意識到了,馬上調頭找補,而林見鹿也絕非那種大犟種,於是大家杯酒泯恩仇了,到現在關係反倒不錯。
但“凱爺”顯然不是姜紋。
他比洪金保這種同樣贊成“和氣生財”的人,脾氣可是衝的多!
人到齊,上菜,吃飯,喝酒,閒聊。
林見鹿很快就鬧明白,北影廠在攢局,因為陳愷歌要開新戲了,要拍一段戰國末年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北影廠的專案,本來無意拉林見鹿入局的,許卿忽然把他拽來,反倒是個意外。
陳愷歌上部戲《風月》今年剛上映,國內當然是禁的,上映不了一點,但陳大導演,拍戲用的是外資,港港上映還是可以的,因為即便是在港港,當年拿了戛納大獎的《霸王別姬》,口碑也算不錯,又更何況,《風月》還是港人超愛的張國容搭檔國際影后鞏利——有賣點。
結果,帶著再次問鼎戛納的厚望,這部電影上映後遭遇票房重擊,市場差評一片,甚至被媒體罵成“金棕櫚得主患了頭腦發熱症,神思朦朧之際的作品”。
票房失敗,歐洲的影展也毫無收穫,可算折戟沉沙。
但是沒關係,不影響凱爺高高在上的大導演地位。
說一聲要開新戲,這部片不瞎搞了,咱正經的來段歷史戲,荊軻刺秦王,這回肯定國內能上映,去歐洲拿獎也不在話下——韓山平這位北影廠的廠長甚至都要大喜過望,主動表示可以投資。
這才有了這個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