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上東區,林見鹿臨時的家。
客廳里正在爆發劇烈的爭吵。
主要是趙明信在舌戰哥倫比亞唱片的兩位總監。
一位全球音樂總監,一位全球宣發總監。
張愛嘉偶爾幫腔——她飛過來了,必須飛過來,因為終於能夠聽到整張專輯的全貌了,又更何況,據說這張專輯的母帶經過後期處理,終於壓出第一張試聽碟之後,整個哥倫比亞唱片的高層都被震了。
儘管自《baby》等三首作品的譜子被拿到哥倫比亞總部,那邊其實就比較看好了,要不然也不會一路綠燈,為一家亞洲子廠牌裡新籤的一個華人歌手跑來紐約錄英語唱片這種事情,而大行方便,等到最早那三首歌製作出來,哥倫比亞那邊就已經相當看重這張唱片,為一個毫無歐美音樂背景的華人歌手,直接就同意給出b級的全球宣發資源。甚而,只要新力哥倫比亞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他們最終還同意把這種宣發的投入,一下子給調高到了b+級!
這對於哥倫比亞這種全球頂級的唱片公司來說,也是一種超級看好,賭你一定爆紅的程度了——然而,當整張專輯都被錄出來,哥倫比亞那邊還是被震了。
無他,整張專輯之精彩、之豐滿、之華麗、之全面、之震撼,實在是聞所未聞。
這一聞,哥倫比亞那邊就直接出動了兩位全球總監。
毫無架子的從總部跑到紐約來,甚而聽說林見鹿在家裡,他們又毫無架子地主動跑到林見鹿的家裡來拜訪,由是,一場爭吵迅速拉開。
當然,林見鹿不參與這種爭吵。
什麼事情都需要歌手親自下場做,那要經紀人和趙明信幹毛?
爆發爭吵的核心原因就一點。
林見鹿為自己這張專輯制定的宣發策略,是前期要玩“猶抱琵琶半遮面”——簡而言之,不給臉,不告訴你我是誰!
專輯上市之後,第一步就是先把《baby》給打出去,就連拍mv跳舞,也要穿著帽衫、戴起帽子,只偶爾給幾個一掃而過的鏡頭,能讓觀眾大概看清這個人很年輕、像東方人,就夠了,重點都要放在舞蹈上。
原因就一個,極力模糊掉華人,又或者說,是歐美社會非白人也非黑人,那就當然是非社會主流人群的這樣一個人物背景——先讓你聽歌,先抓住你的耳朵,從而儘可能的減少某些人下意識的牴觸,和對黃種人音樂的歧視。
與此同時,不參與任何的需要公開露面的宣傳——電視節目、路演、音樂節等等,舉凡一個歌手前期宣發時候這些必走的套路,都不要。
等你聽上歌了,抓住你的耳朵了,我再告訴你我是誰。
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甩出《handclap》,包括美式趴體上拍的那部mv,一切都很美式,這個時候,林見鹿就要頻繁給正臉了,但關於人物背景、來歷,依然不宣傳。
無論這兩步是紅了,還是撲了,又或半紅不紅,都沒關係。
紅了最好,後續只會推得更高,不紅也還有最後壓軸的一步。
把《believer》,和那部預期中會極端華麗、極端中國風的mv給砸出去!
到這個時候,一切都曝光。
亞洲天王、創作天才、東方武神、功夫高手,等等,你們那些稿子就都可以砸出來了,吹牛逼嘛,隨便你們吹。
要求的是這一步跨出來,必須直接在歐美歌壇肉身成聖。
嗯,這是林見鹿打從考慮出英文專輯那時候起,就一直在思考、推演,才最終得出來的一整套宣發方案——就如同當初《冷酷到底》上市,他堅持要求磨巖自己的散貨渠道先不鋪貨,先播mv,以高舉快打的風格上市,打那個盜版反應不及的時間差的思路一樣,這都是林見鹿透過自己前後兩世對阿美利加社會的認知,包括參考印象中《臥虎藏龍》和《英雄》等這種電影先後在歐美大賣的例子,才一點點慢慢琢磨出來的。
在他自己看來,好作品配好宣發策略,這幾乎是最穩妥,而一旦成功之後,也很可能是最震撼的一個思路了。
葛福紅和張愛嘉對他都有著迷之信賴,甚至彼此之間交流的時候,都算不上探討,只是一個細節一個細節的追問林見鹿的考慮,然後就全盤接受了。
趙明信雖然有著多年阿美利加的工作經歷,但他在來阿美利加留學前,在灣灣接受的是相當正統的中式教育,他完全能夠get到林見鹿這種宣發策略裡獨屬於中國文化的那種味道,於是他也只是稍加思考,就幾乎全盤接受了。
一切都是按照林見鹿這個思路去做的,包括拍mv。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跟哥倫比亞對林見鹿,和他這張專輯的宣發策略、人物定位,完全不一樣——他們同意以《baby》為第一主打歌,但是卻要求在一開始就全力出擊,一下子直接把林見鹿這個人物形象給推出去。
甚至已經預備好很多宣發通稿了。
當然,準確來說,這其實也並不是他們為林見鹿量身打造的宣發方案,事實上這是整個歐美歌壇都最慣用的套路了。
他們迷信自己的這一套,並不覺得林見鹿設計出的這一套欲揚先抑、慢慢浸染的方案,有什麼先進之處——你這張臉,即便在歐美社會普遍對亞洲人臉盲的情況下,也不是完全沒有辨識度啊,而且你整體的形象,充滿一種東方人的硬朗氣質,據說你還會功夫,哦吼,功夫!阿美利加人愛死功夫了!
所以當然要把你這個人推出去,上節目,秀功夫,秀你的功夫街舞!
對了,他們那邊提出的比較有創意的一個宣發點,就是要求林見鹿編一套“功夫街舞”。他們認為這個會很有爆點!
這些閃光點,可以接納,但是整體宣發思路,不接受修改!
那就……吵唄!
趙明信主吵,張愛嘉打輔助,葛福紅英語不夠看,跟著聽,林希蕾就純看熱鬧。而林見鹿則自顧自沖茶、喝茶,身邊坐著一臉震撼的梁泳琪。
嗯,她又飛過來了。
只不過這一次再來,她作為林見鹿這張英文專輯從頭到尾的局外人,終於第一次戴上耳機,聽到了整張專輯,也是一下子就被震住了。
徹頭徹尾的震撼。
她是有相當的音樂、聲樂基礎的,要不然葛福紅也不會簽下她之後直接就為她制定了影視歌齊頭並進的發展策略,而且她上學期間讀的就是西式學校,在港港,又是在那種學校裡,大家日常聽歐美的歌,是日常。
雖然無論樂理,還是聲樂,她的天賦也就那樣,但人家現在好歹也是發行過一張個人專輯,賣了三四萬張的歌手了,說她算半個內行人,不為過。
可越是內行人,越是大受震撼!
在她看來,這張專輯簡直炸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