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休息,但機器就沒有休息的必要了!“呲!”
元界艙開啟。
陳景緩緩從元界艙走出。
窗外陽光明媚,汽車的喇叭聲,生活瑣碎的吵鬧聲紛紛響起。
陳景彷彿感受不到陽光刺眼,聽不到嘈雜的聲音,一頭栽倒到床鋪上。
不一會兒就進入到睡眠狀態,難得能睡上一個整覺。
“…………”
次日,清晨。
陳景將神數值恢復到九點,並沒有著急登入元界,賴在床鋪上半天時間,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
等到下午就開始洗漱,購物,打掃老屋衛生,連角落的每一粒灰塵都不放過,享受著身體運動,大腦卻紋絲不動的輕鬆感。
等到到第三天早晨,才進入元界艙登入元界,具象出主神收錄的玄奘真經。
【文宗!擬相!】
陳景啟用文宗心印,擬相化真神通,開始翻閱功法秘籍。
玄奘真經將修持法完善到菩薩乘,也就說拿到手就能修煉,不需要完善,調整,就能修成第七識——末那識。
唯識——《大乘涅槃唯識論》。
持戒——《大乘見真持戒法》。
見聞——《大乘聞我見性秘》。
第七識末那識,常被比喻成西遊記的沙和尚,起因便是那四句關鍵臺詞。
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
二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
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
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
末那識通俗的說就是潛意識,不可察覺,如同沙和尚一樣沒有主見,通常與意識保持同步。
所以真經修煉是以持戒法為始,只有讓第六識意識不起波瀾,才能見到末那識,此便是真經‘持戒’‘見真’名字的由來。
第二步則是見聞,末那識十分弱小,模糊,聞我則是強化末那識的方法。
何為聞我?心臟跳動,自然呼吸,腸胃消化,本能之念,這些都屬於是末那識在作用,可以透過控制心跳等手段末那識變得清晰,此為聞我之意的由來。
見性,則是對應五性的菩薩乘,以七識感悟眾生之性得見妙境,可化獅,化虎,化鳥,化蟲,體悟眾生識見之樂,閒來山後觀虎鬥,無事林中聽鳥鳴,無憂無慮無煩惱,世態炎涼皆看清。
最後才是唯識法,如佛陀拈花所言,妙心涅槃,將第七識虛感化實感,如眼、耳、鼻、舌、身、意般恆常,雖感悟眾生妙境,但我依舊是我,不易不改。
“相修第二境:無人相境。”
“需要解決兩個核心問題,一則是獸性侵蝕本我,但第七識實現唯我那就不再是問題。”
“二則是獸相如何與人相融合兼具二則之妙,涅槃法可以搞定。”
“玄奘真經能補齊相修功法缺失的部分,順勢推演至無人相境。”
修仙腦闊痛,今天就一章了!等我,等我分出日萬的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