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性,得見眾生性,是修成菩薩乘的基礎,不過見眾生性是涅槃之後的事。
見性所需要見的第一個生靈,是自己,是我性,是本性。
所以見性才能放在涅槃之前,因為見本性不存在他性汙染,自然無需以修成唯我作為前置條件。
這一步只需以第七識感應軀體就行,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身體才是產生情緒的源頭,而因情生性的地方似腦非腦。
意在腦,而性根在身,若是隻有大腦思考,不受到各類情緒干擾,所產生的想法會相當理性,這便是有人換了別人的心臟,腎臟,會發生性情大變的原因。
如無畏獅子印的無畏,所取的無畏是指勇氣的極致,為怒,亦為恐,皆是由七情六慾組成,注入了七情六慾構成的無畏,那麼無畏獅子印將威能大增,從死獅子變成活獅子。
得見我性、本性之後,再完成涅槃唯我這一步。
性便能如同意識層面的本心、二心,能讓人體悟眾生識見妙境,而不會受到獸性侵蝕。
這一步,推演平均修成用時也是三個月,倒是可以用刺激情緒的方法提升效率,情緒波動越大,完成見性這一步速度越快。
“嗚嗚…………”
陳景選擇最樸素的辦法刺激情緒:看片。
感受心臟、腎臟、脾臟,各個器官傳來的情緒變化,彙集起來產生影響意的性。
以第七識——末那識為眼,記錄下身體七情六慾主導的性情變化,用了一個半月時間完成自觀其性。
雖然觀本性最簡單,但也意味著相學水準成功達到第二境。
“………………”
四個月!準確的說四個月零六天。
陳景終於修成真經第一卷、第二卷,只差最後一步就能修持圓滿:“第二卷聞我見性修成,完成最後一卷涅槃法相,就能修成菩薩乘,無人相境。”
人類的本性是什麼?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此刻,末那識所見的我性,是否就是真正的我?
涅槃是將末那識所見我性融入到心蓮之中。
涅槃之後,我性並非維持一成不變,若一個人見了滄海桑田,見了世事變遷,卻依舊無覺無悟,如頑石般冥頑不靈,那和死在涅槃這一刻又有什麼區別?這便是涅槃所需面臨的風險。
涅槃妙心的妙字,便是指的變化。
若心性不能兼具妙字,只是空留一具軀殼而已。
心蓮內景,不僅要融合我性,還需要與身體五臟六腑建立聯絡。
平常時候心蓮與身體保持聯絡,使我性無時無刻都在變化。
心印狀態時則斷開聯絡,不受到獸性影響,方才是實相無相。
我見獅子有無畏之勇,受到感染生出大無畏勇氣提升了膽魄,可以。
無畏獅子獸性侵入我性,心性變化非我之願,還混雜著矇昧智慧的汙染,則不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