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這邊的戰鬥結束得很快,而最終結局自然是賊軍慘敗。
作為前鋒的謝應龍,被騰蛇營騎兵後部千總季東來俘獲,已經押解著去見主將魏知策了,而謝應龍麾下馬兵大半被殺傷,近百馬兵投降,逃脫的只有四五十騎。
中路前去接應謝應龍的張洪,因見到謝應龍部也遭遇伏兵,當機立斷,率領麾下馬兵一股腦地衝下了官道,最終丟下五十六個馬兵後,逃出了騰蛇營的埋伏圈。
最慘烈的當屬殿後的謝君友,非但自己被邱應泉給咬死了,其部下馬兵也死傷大半,逃出埋伏圈者寥寥無幾,還不如謝應龍部下馬兵逃出去的多。
而他們帶領來的五千多步賊,僅在騰蛇營炮擊階段就傷亡了三百多人,接著又倒在銃兵的排銃射擊下三四百人,而後又被步兵、騎兵圍攻傷亡了近五百人。
終於在付出了一千多人的傷亡後,餘下的近四千步賊終於徹底崩潰,他們紛紛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跪在了官道上、草叢中哭喊著求饒。
…………
邱應泉剛才只殺了兩個賊軍馬兵,雖然其中有謝君友這等賊軍大將,可他仍是覺得十分不甘心。
但卻事與願違,他才下令派遣右司前去追擊逃跑的馬賊,就被主將爺魏知策給嚴令叫停,要他的前部騎兵左司負責看守降賊,右司負責外圍警戒,絕不許擅自追擊逃賊。
這一戰雖然一切都按計劃進行,打得十分順利,但卻俘虜了四千餘賊人,這也讓魏知策感到一絲意外與為難。
因事前未能想到會有如此多的俘虜,沒有制定與之對應的預案,所以魏知策只能謹慎行事,讓各部配合押解俘虜賊兵回營。
這些賊兵雖然放下了武器,但他們畢竟與饑民不一樣,都是見過血的兇悍之徒,內裡沒有多少良善之輩,必須得嚴加看守防範才是。
而且如此多的俘虜聚在一起,若是稍有不慎,引發變故,確實也難以應對,這也是魏知策不敢分兵追擊逃賊的理由之一。
現如今,他將投降賊兵按五百人一隊將其分割開,好使他們不再聚集一起,如此既便於看管,也利於押送回營。
但缺點也十分明顯,那就是自己這一邊也需要分兵,而為了保持對俘虜賊兵的絕對壓制,魏知策只能採取步騎結合的方式。
即以步兵看押為主,外圍輔以一些騎兵,起到震懾的作用,好嚇阻俘虜賊兵們的異動心理。
…………
相公廟這邊的戰事暫告一段落,可闖王大營那邊的戰事,卻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階段。
闖軍孩兒營主將羅虎奉了闖王軍令,率領孩兒營左右兩隊的一千孩兒兵,衝出軍陣,直奔不到三百步外的何振雄所部官軍騎兵殺了上去。
何振雄雖未曾見過闖王本人,但對其形象早已記在心中,剛才只是簡單掃視這邊幾眼,就已經看出闖王的不簡單。
而今,當他瞥見羅虎率領千餘精銳馬賊衝來,心裡也警覺了起來,他此刻也不敢過於託大,當即呼喝眾騎士們轉向,朝著李長勝的羽林騎那邊靠了過去。
何振雄的想法很簡單,以自己這幾百疲憊的騎兵,實在難以保證能殺退羅虎的一千馬賊。
但事已至此,斷無撤退突圍的可能,惟有靠向李長勝的羽林騎,同他合兵一處,盡力拖住羅虎的一千精銳馬賊,好藉此給另外一路的陳佔旗所部爭取時間……
寄希望於——陳佔旗部騎兵和虎衛騎配合,能夠一舉砍倒闖賊的中軍大纛旗!
至於襲殺闖王李自成本人這個事兒,何振雄已經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