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組局,聯合HUO家跟郭家以及一大批的開發商,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把木家逼到了山窮水盡,在港島混不下去的地步。
其他的產業,婁曉娥都沒惦記,就花費兩百萬港刀從木先生手裡,買下了這棟房子。
這價格相對於後世幾十億的價格,那肯定是便宜到家了。
但六幾年的時候,木家買這棟房子,也不過才幾十萬。
所以婁曉娥給的價格並不低。
木先生倒是想著拿一把,不想出售這棟房子。
但婁曉娥直接對著各大銀行放了話,如果木家不賣,那麼木家從港島一分錢都轉不出去。
現在的婁曉娥有這個資格。
別的不說,就今年港島經濟復甦的速度,就讓當初低息貸款給她的那幾家銀行,雖然在她身上沒掙到什麼錢,
但其他資產的增值,以及社會效益,就已經掙得盆滿缽滿了。
在前面那場商戰裡,賺錢最多的並不是婁曉娥,但賺名聲最多的,除了她沒有第二個。
以後港島的歷史,必然給她濃墨厚彩的記上一筆。
七三港島金融危機,何婁曉娥女士,貸款五億美刀,全力支援港島經濟復甦····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高的社會效應?
可以說,現在的港島,不論怎麼排,婁曉娥都已經是真正的豪門了。
唯一的缺點,大概也就是她身後缺個男人。
當然,這些都是小瑕疵。
無傷大雅。
木家選擇了去新加皮發展。
那邊可能還有他的機緣,但港島是沒有木家的立足之地了。
商業上的事,就是如此殘酷。
贏家通吃,輸家有時候,連底褲都保不住。
像是木家的產業,基本上都是打包,然後四折五折賣給了婁曉娥這邊的同盟者。
其實按照市場規律來說,木家CJ實業名下,都是各種優質資產,隨著經濟復甦,應該不缺買家。
但也得有人敢買才行。
生意做到一定規模的人,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幫了落魄的木家,那也就等於得罪了婁曉娥她們。
以後在港島做生意,那基本上就是寸步難行。
木先生奮鬥了這麼久,本來這該是他一飛沖天的契機,卻是被婁曉娥硬生生的砸斷了。
隨著*豐大班沈先生的出局,木先生在港島的根基,基本上就全失去了。
能帶四五成的家產走,那還是婁曉娥這邊,下手分肉的人實在太多,誰也不想在盟友面前,玩的太過絕對。
這就像當初各個大帥打仗一樣。
輸的一方,要是通電下野,那麼贏家就得保證輸家的安全,並且讓輸家帶著私產,去到安全地方。
這規矩,越是贏家,越要遵守。
因為他們也不清楚,說不定什麼時候,自己也會成為那個輸家了。
婁曉娥花兩百萬買木家這套房子,其實也是差不多這個意思。
也就是跟社會展示她的仁慈而已。
“看,這就是嬸嬸送給你的禮物!”站在華麗的豪宅面前,婁曉娥指著面前的莊園對著何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