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開門,一股濃郁的英式氣息撲面而來。
一個標準的英格蘭男人形象,宛如一幅精美的畫卷,徐徐展現在他們眼前。
他身穿一套精緻得近乎完美、如同精心雕琢的藝術品般的紳士燕尾服,那筆挺的線條彷彿在訴說著高階定製的獨特魅力。
白色的襯衫一塵不染,搭配著深色的領結,相得益彰,讓整個人看起來既優雅又莊重,彷彿是從英國貴族聚會中直接走來。
他滿頭銀髮梳理得一絲不苟,每一根髮絲都像是被精確測量過位置,精心安置在那裡,每一絲細節都透露出他對生活品質近乎苛刻的執著追求。
臉上帶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優雅而自信的氣質,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些許皺紋,可這些皺紋非但沒有削弱他的魅力,反倒像是歲月親手書寫的勳章,為他增添了幾分成熟與歷經滄桑後的穩重,讓人不禁心生敬意。
他嘴角噙著一抹恰到好處的微笑,微微啟唇,那標準且字正腔圓的倫敦腔便如春日裡潺潺流淌的清澈溪水,悠悠然傾瀉而出。
每一個音節彷彿都被置於藝術的坩鍋中精心熔鍊,又似經能工巧匠精雕細琢,渾身散發著英式傳統的獨特韻味。
他的聲音,醇厚中裹挾著天然的磁性,恰似一把無形的鉤子,輕而易舉地勾住人心,令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為之傾倒。
“歡迎二位前來,”他微微欠身,優雅盡顯,“想必你們對畢打行很感興趣吧。”
故事伊始,聚焦於畢打行那熠熠生輝且底蘊深厚的傳統。
凱爾文・德拉蒙德宛如一位經驗豐富的講述者,以飽含深情的口吻,徐徐揭開這座建築的歷史帷幕。
遙想當年,他的祖父仿若一位無畏的拓荒者,懷揣著熾熱的夢想,毅然踏上這片全然陌生的土地。
彼時,這片土地滿是未知與挑戰,祖父卻憑藉著非凡的勇氣與堅定的信念,從零起步,開啟了構建畢打行的征程。
在那段漫長且艱辛的歲月裡,他們遭遇了無數艱難險阻。
經濟危機的陰霾如潮水般洶湧襲來,資金鍊脆弱得如同風中殘燭,幾近斷裂。
企業就像在狂風暴雨中飄搖的船隻,隨時可能被滔天巨浪無情吞沒,每一筆資金的週轉都牽扯著整個家族的命運。
而到了戰爭時期,局勢愈發嚴峻,畢打行面臨著被徵用的巨大風險,每一個決策都關乎生死存亡,家族成員們憂心忡忡卻又不得不咬牙堅持。
在這步步荊棘中,他們頑強抗爭,歷經無數個日夜的拼搏,才艱難地走到了今天。
這畢打行,遠非僅僅是一座冰冷的建築,它實則是一個家族傳承與榮耀的鮮活象徵,一磚一瓦都承載著幾代人的心血與回憶。
每一處角落,都留存著先輩們奮鬥的足跡,見證著家族的興衰榮辱,訴說著往昔的崢嶸歲月。
然而,在這悠悠流逝的漫長歲月裡,凱爾文・德拉蒙德的兒孫們,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潤與薰陶,恰似一群懵懂無知、誤入歧途的羔羊。
他們置身於那片英倫風情之中,對畢打行這種承載著家族深厚底蘊與傳統的商業地產,全然提不起一絲興趣。
他們滿心向往的,是倫敦郊外那片寧靜的農場,那裡有著廣袤的草地,微風輕拂,牧草搖曳。
他們渴望在那裡悠然度日,每日清晨伴著雞鳴起身,去照看牛羊,看著它們在草地上愜意地吃草、漫步;午後時分,便在花園裡侍弄花草,為嬌豔的花朵澆水、施肥,嗅著那馥郁的花香,享受著與世無爭的悠閒時光。
面對這般局面,已然60多歲的凱爾文・德拉蒙德滿心無奈,他宛如一位孤獨佇立在船頭的船長,眼睜睜看著自己精心掌舵多年的船隻,緩緩偏離了既定的航線,卻因年邁體衰,手中的力量已不足以扭轉乾坤。
歲月無情,他的身體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衰弱,心臟時常毫無徵兆地隱隱作痛,每一次抽痛都在提醒他,自己已無力再繼續全身心地經營畢打行。
在無數個輾轉難眠的夜晚後,他最終不得不忍痛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將畢打行掛牌出售,而後回到魂牽夢縈的倫敦,在那熟悉的故鄉,尋一處靜謐之地,安度自己的晚年,為自己波瀾起伏的一生畫上句號。
耐心聽完凱爾文・德拉蒙德的講述,接下來便進入了商談購買畢打行的具體細節階段。
在這之前,霍英冬早已與他有過無數次密切接觸和頻繁聯絡。
電話裡,他們一次次深入交談,聲音透過電流在空中交織,每一個觀點、每一項條款都被細細探討;信件中,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文字承載著雙方的訴求,跨越空間反覆溝通。
經過多輪協商,價格也已初步商定,定為500萬港幣。
不過,凱爾文・德拉蒙德此時提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條件,神色認真且堅定,強調務必要保證現有的租賃合同能夠繼續履行,絕不能強行讓客戶離開。
他表示,這些客戶與畢打行有著長久的合作關係,不能因產權變動而遭受無端困擾,這不僅關乎商業信譽,更是他作為賣家堅守的底線。
他神色凝重,目光中滿是堅定,緩緩開口說道:“這些客戶,皆是我多年來並肩前行的合作伙伴,彼此攜手歷經風雨,情誼深厚。他們於我而言,猶如戰場上一同衝鋒陷陣、生死與共的戰友,我決然不能因個人的離開,便將他們棄之不顧,令其陷入艱難困境。”
霍英冬聽聞這一請求,沒有絲毫的猶豫,當即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
他心裡十分清楚,這些長期穩定的客戶,對於畢打行而言,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