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諸位先生支援,就由你們擬旨意。”
“呂祥是上天賜給大明的人才,封號用‘中興輔運’,其他伯爵用‘中興翊運’,子男爵士用‘中興翊衛’。”
“讓他們在已經打下來的地方挑選封地,允許在封地研製武器。”
將這些工匠同樣納入中興功臣,同其他功臣一樣看待。
而且因為冊封的子男爵士也不少,可以想見,匠官出身的貴族,將是中興功臣中不可忽視的群體。
對此,朝堂上許多大臣是反對的。
但是韓爌卻已經以首輔身份接旨,並且為皇帝這種做法辯解:
“呂祥等人封爵之後,應同樣不得為卿相。”
“臣以為他們做匠官即可,在其他衙門任職需謹慎。”
明著勸諫皇帝,其實卻是在告訴群臣:
為這些人封爵也有好處,那就是不用擔心他們當上九卿、大學士。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能的事情,卻也讓一些文官打消了對匠官崛起的擔心——
至少匠官體系的上限是確定的,不可能和他們爭奪官位。
朱由檢也聽出了韓爌的用意,點頭道:
“匠官出身,可以封爵,自然要遵守貴族的規矩。”
“他們將集中在工部、裝備部、少府寺和內廷任職,轉任其它衙門需這些衙門請求,或者有元士身份。”
部分答應了韓爌的條件,但也沒有堵死匠官轉任道路。
如果有匠官熱衷於做官,可以讓他們跳出去嘗試。
但對大部分匠官來說,朱由檢還是希望他們搞研究,或者管理企業。
韓爌的目的不是和皇帝爭執,對皇帝留出來的口子自然沒有爭辯。
反而欣喜地說著當今皇帝的英明,以及之前的皇帝濫用匠官,所帶來的問題。
朱由檢裝作從善如流的樣子,和韓爌表演一番。
實則唱著雙簧,確立了匠官體系的地位——
今後,他們將作為專業技術官員,在工部、裝備部這些衙門佔據主導地位。
有大功還可以封爵,成為官僚集團的一部分。
匠官出身不會是升官的阻礙,反而有穩固的體系。
他們從屬於文官卻又相對獨立,如同文職軍官一樣,是朱由檢分化官僚集團策略的一部分。
-----------------
藉著遼東大勝定下了這件事,朱由檢又催促韓爌等人完成檢查,確定對地方官員的賞賜。
登萊巡撫孫國禎、天津巡撫黃運泰,都是在後勤上出了大力的,甚至孫國禎還去過遼南前線。
對這些人同樣要封爵,褒揚他們的功勳。
為遼東提供了許多生活物資的劉理順同樣如此,他在蘇松新區成效斐然,已經成為朝廷在江南最大的亮點。
他和江南巡撫曹文衡,同樣會被冊封爵位。
朱由檢決定把這些人和前線功臣一起召進京,命袁可立安排前線留守人員,其他功臣進京受封爵位。
他還要舉行盛大的奏凱獻俘儀式,告訴太廟裡的先帝。
同時向天下人昭告:
遼東已經平定,大明又取得了一次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