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振大明

第7章 權力

所以朱由檢不用開恩科,就能在明年正常開科取士。他打算多取些人才,為以後攘外安內做準備。

清楚地知道自己未來要面對的是什麼,朱由檢準備多取些人才,應對內憂外患。

尤其是他想要對科舉內容有所變化,這就更需要提前公佈,讓士子有所準備。免得到時候出現問題,引起輿論大譁、士林非議。

思索著以後的施政班底和施政方針,朱由檢險些忘記了徐應元還在被罰跪。直到過了很久,他才像是想起來,對徐應元道:“起來吧!”

“你的想法奇妙,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只是不能操之過急,要從多個方面考慮。”

“像是這件事情,你可以找人秘密告訴皇嫂,讓皇嫂過些日子清查先帝舊人,確認以後待遇。”

“那些無關人員,自然沒有理由賴在宮裡。”

“萬事不要心急,也不要刻意,要自然而然,達到相應目的。”

一番恩威並施,讓徐應元心服口服,連連說道:“是!是!陛下教訓得是!”

“小臣想得簡單了,幸虧陛下英明!”

朱由檢心中搖頭,卻只能先用著這個人。這時,他又想到前日賞賜巡邏眾人,以及留劍之事,讓徐應元把自己承諾的賞賜發下去,還要記錄那些人的名字,留待以後任用。

這時,文書房傳來今日奏疏,魏忠賢、王體乾等人不知新皇帝的態度,沒有擅自批覆。命人按規矩寫了略節,用匣子裝了,捧到乾清宮來。

朱由檢沒有立即觀看,而是詢問奏疏處理流程,問來人道:“百官所上奏疏,都要經過哪些衙門?”

捧匣的太監名叫侯保山,聽到皇帝問話,忍著激動說道:“臣民奏疏,由通政司接收,再傳到文書房。”

“文書房掌文書拆開觀看,說出奏疏略節,寫手執筆寫下,和正本一起放入匣子,捧到乾清宮傳達御前。”

“陛下將奏疏發給內閣,內閣按聖諭票擬。票擬完成後,由各科抄送部議。”

“然後陛下批紅,下旨施行。陛下若有不便,可讓司禮監代批。”

一番話講得明明白白,朱由檢對內閣、司禮監的權力,都有了充分認識。知道自己若是願意直接批覆奏疏,完全可以繞過這兩個部門。

不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說他這個皇帝能不能像太祖高皇帝勤政,就是二百多年來發展的內閣制度,都能把他的權力牢牢限住。

想到袁可立抗中旨的事情,朱由檢又問道:“中旨是什麼?”

“是不經過這套流程的旨意嗎?”

侯保山急忙表忠心,回道:

“那是外廷的說法,說是沒經過內閣票擬的旨意,都是所謂的中旨,不能當聖旨執行。”

“內廷是沒有這個說法的,只要是陛下的旨意,內臣都會執行。”

旁邊徐應元則說道:

“也不是所有外臣都抗拒中旨,御史楊維垣就是以中旨起官。”

“萬曆二十五年,遼東總兵董一元罷,廷推者三,中旨特用李如松。”

微微點頭,朱由檢此時已經明白,宦官、武官和一心媚上的文官,都會接受中旨。這樣他的權力就大了,不用事事經過內閣,受到內閣制約。

《睢州志·名臣傳》:袁可立,字禮卿,號節寰,萬曆己丑進士,除蘇州府推官……

擢監察御史,巡視西城,有閹宦殺人,可立訊實,即重捶抵罪。人言:“此閹,弄臣也。”可立曰:“殺人者死,朝廷法也,即弄臣顧可脫乎?”已而,果得中旨赦之,可立不為動。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公一日視西城,有內璫殺人者,公輒按捶問抵罪。或語公:‘此弄臣,奈何窘之’?公奮曰:‘吾知有三尺,何知弄臣’!。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