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振大明

第35章 常朝人選

似乎是知道了他們的擔心,朱由檢這時說道:“以後朔望朝和常朝的職能要分開,參加常朝的大臣,要把朔望朝讓給不能參加常朝的臣子發言。”

“如此兩全其美,不用每次朝會都有很多臣子參加,卻又總是那些大臣發言。”

此言一出,很多小官都是齊齊稱讚。大臣們雖然有些擔心小官在朔望朝上亂說,但是想到他們以後再也不會參加常朝,也就同意下來。

唯有那些喜歡發言攪事的小官,對此有些不甘。只是他們沒幾個人支援,只能消停下去,暗自打算在朔望朝上好好表現,爭取把持朔望朝。

這樣定下來後,朱由檢繼續和群臣商議參加常朝的人員。首先定下來的是貴族,朱由檢命在京的成國公、英國公、定國公都要參加常朝,侯、伯、宗室、駙馬按職務確定是否參加。

然後定下來內閣大學士,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侍郎,大理寺、太常寺、太僕寺、光祿寺、鴻臚寺五寺正卿、少卿,通政使司、順天府、詹事府、翰林院、太醫院、欽天監、國子監等部門的主官。每個朝廷部門都至少有兩個人參加常朝,防止被人把持言路。

再往後就是科道官員,六科同樣每科至少兩人參加,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十三道監察御史都可參加。

最後加上起居注、尚寶卿、錦衣衛等文武侍從官員,參加常朝的人選,大致定了下來。

這個規模,相比朔望朝縮減了很多,而且有內閣、六部、六科存在,可以直接發出聖旨,朱由檢對此比較滿意。

大臣們同樣比較滿意,畢竟他們都能參加常朝。少了一些小官隨意發表意見,朝堂上變數就小多了,有利於他們秉政。尤其是廷推大臣時,少了一些小官隨意攻擊,更有利於控制結果。

科道官員更是滿意,畢竟其他參加常朝的都是部門主官,他們卻幾乎都能參加,還有什麼不滿呢?

但是那些六部郎中、員外郎、主事,卻是普遍不滿。尤其是那些郎中,執掌一個清吏司,論權力比五寺諸監還要大得多,怎麼他們能參加常朝,自己卻不能呢?

眼看他們要鬧起來,朱由檢補充道:“各級官員,有少卿、僉都御史以上加銜者,同樣參加常朝。”

“南京官員、地方官員進京者,同樣照此辦理。”

這個措施把一些人的不滿壓了下去,但是朝堂上獲得加銜的通常是科道官員,地方獲得加銜的通常是總督、巡撫,仍然無法安撫六部中人。

最終,朱由檢在考慮之後,又說道:

“地方布政使司有從三品參政、從四品參議,朝廷通政使司有正四品通政、正五品參議。”

“今後通政使司正五品參議改為從四品,增設從三品參政作為加銜。”

“有從四品參議、正四品通政、從三品參政加銜的官員,同樣可以參加常朝。”

“吏部儘快擬定,給資歷、功績足夠的官員,加參議、通政、參政銜。朕特許這次不用考滿,按五品以上授誥命,直接給與應得誥命。”

如此下來,常朝範圍又擴大了一些,許多人自忖有資格獲得加銜參加常朝、還能直接獲得誥命,終於不再鬧騰。常朝人選的改動,最終確定下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