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振大明

第37章 三朝要典

老先生是什麼意思?是在感慨年老、不願參與朝政嗎?還是在提醒自己已是吏部侍郎,不需要像張孚敬那樣、迎合皇帝發起大禮議?

想了很久都沒有能想明白,楊景辰正要回去再想,忽有一個小太監過來,說是皇帝有請。

到了文華殿中,楊景辰發現不止自己,內閣大學士黃立極和施鳳來、禮部侍郎孟紹虞等人同樣都在殿中。這些人的共同點,就是《三朝要典》編纂者。

果然,楊景辰從皇帝那裡看到了一份奏疏,直隸巡按御史汪裕上報,翻刻《三朝要典》完成。皇帝召集他們,顯然是要討論這件事。

“你們都是《三朝要典》的編纂者,和朕說說,要典講的是什麼?”朱由檢看著他們,詢問道。

皇帝的問話,讓楊景辰更加謹慎。《三朝要典》是魏忠賢命他們主持編纂,仿照嘉靖皇帝大禮議獲勝後刊佈《明倫大典》的事情,讓各省翻刻發行。如今這部要典,顯然是已經發行天下了。

這讓楊景辰更加緊張,不知自己面臨的將是什麼。他知道,自己和閹黨牽扯最深的事情,就是這部《三朝要典》。自己從翰林院侍讀學士升任禮部侍郎、再轉為吏部侍郎,靠的就是編纂《三朝要典》的功勞。皇帝對《三朝要典》的態度,會影響自己的前途。

內閣首輔黃立極道:

“《三朝要典》嘛,自然是講萬曆、泰昌、天啟三朝的事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梃擊、紅丸、移宮三案。”

“這三案的始末,各種示諭奏疏,都在《三朝要典》裡。臣等加上案語、附以論斷,修成這部要典。”

朱由檢饒有興趣地說道:“這麼說來,《三朝要典》的內容,都是客觀事實嘍?”

黃立極點頭說道:“當然如此!”

“先帝曾諭示內閣:有奸人借梃擊以邀首功,借紅丸以快私怨,借移宮以貪定策之勳。”

“所以特命臣等,將三案始末編輯成書,頒行天下,這就是《三朝要典》。”

朱由檢拍案而起,大叫聲“好”,向眾人道:

“既然如此,《三朝要典》就應像《明倫大典》那樣,頒行天下。”

“朕要下發詔書,讓所有的讀書人,都讀《三朝要典》,明白誰是誰非!”

命黃立極擬旨,強調《三朝要典》的正確,指斥奸人之非。

黃立極無奈擬旨,楊景辰聽得冷汗涔涔,知道這個旨意一出,那些被斥為奸人的東林黨人會不顧一切發起攻擊。否則三大案就徹底成了定案,他們再也難以翻身。

更激烈的政爭,眼看就要到來。

《明熹宗實錄》:(天啟六年正月十五日天啟皇帝聖諭修《三朝要典》)戊午,聖諭:朕惟君臣父子,人道之大綱。慈孝敬忠,古今之通義。有國家者,修之則治,紊之則亂。為臣子者,從之則正,悖之則邪。自古迄今,未有能易者也。

乃有乘宮庭倉卒之際,遂懷傾危陷害之謀,構朝廷骨肉之嫌,自為富貴功名之地,其為亂臣賊子,可勝誅哉!洪惟我皇祖神宗顯皇帝早建元良,式端國本,父慈子孝,原無間然。而奸人王之寀、翟鳳翀、何士晉、魏光緒、魏大中、張鵬雲等,乃借梃擊以要首功。

我皇考光宗貞皇帝一月御天,千秋稱聖,因哀得疾,純孝彌彰。而奸人孫慎行、張問達、薛文周、張慎言、周希令、沈惟炳等,乃借紅丸以快私怨。

迨皇考賓天,朕躬續緒,父子承繼,正統相傳。而奸人楊漣、左光斗、惠世揚、周朝瑞、周嘉謨、高攀龍等,又借移宮以貪定策之勳……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