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振大明

第17章 國難思良將

“陛下,毛文龍已經有尚方劍了。”

“天啟三年三月,先帝賜平遼總兵官毛文龍尚方劍。”

王體乾小心提醒道。

朱由檢聞言一滯,沒料到毛文龍已經有尚方劍。他只記得毛文龍是被袁崇煥矯詔用尚方寶劍砍了,所以想先給他尚方劍,免得被人擅殺。哪知道毛文龍早已有尚方劍,根本不用再賜。

『一個文官,拿著尚方劍矯詔砍了另一個有尚方劍的武將,這叫什麼事兒啊!』

『袁崇煥膽子太大了,一定要慎重使用。』

閃過這個念頭,朱由檢又想到了毛文龍。這個人雖然被說跋扈,被砍時卻甘願束手就死,看來還能使用。

不過他手下都是桀驁之輩,後來還出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順王,要讓他小心約束。

想到這裡,朱由檢不動聲色地說道:“再賜一柄尚方劍給毛文龍,讓他好好約束眾將。”

“順便把楊鎬帶過去,在東江軍民面前處置。”

對楊鎬一直沒有被殺,朱由檢很不理解。這個人罪行早就定了,應該明正典刑。再加上他如今有重用毛文龍的心思,乾脆把楊鎬送到東江鎮,讓遼東倖存軍民處置。

王體乾委婉勸諫:“陛下,這樣做不太合適。”

“有失大臣體面!”

朱由檢卻下定了決心,反問道:

“遼東五百萬軍民死難,誰跟他們講過體面?”

“何況楊鎬的死刑早就已經判了,把他押到皮島在倖存者面前處置,也沒什麼不妥。”

對楊鎬的處置爭議很多,甚至有很多人同情他。但是在朱由檢看來,他作為最高指揮官打敗仗,就得承擔相應的責任。否則會有更多的指揮官拿軍國大事當兒戲,因為各種理由打敗仗,甚至糊弄皇帝。

想想遼東死難的那麼多軍民,以及清兵入關會帶來的屠殺,朱由檢就對楊鎬生不起同情心。在看到楊鎬早已被判死刑後,決定拿這個人的人頭,告訴領兵的文武官員不要拿軍國大事當兒戲。同時以楊鎬的性命,讓遼東殘存的軍民出口氣。

為了讓人們知道遼東的慘狀,朱由檢繼續說道:

“傳旨時多派幾個文書,讓他們記錄遼東軍民事蹟。不用多加修飾,直接記錄原話就好。”

“要讓天下人知道建虜的殘暴,知道什麼是殺窮鬼、殺富民。”

“要讓天下人都明白大明和後金的戰爭,是文明對野蠻的戰爭。”

“一旦我們戰敗,那就是文明淪喪,家國不存。”

這話說得沉重,王體乾不敢多言,轉而出言詢問:

“和楊鎬同樣定罪的李如楨,應該如何處置?”

朱由檢聽到這個名字,口中當即問道:“李如楨是李成梁的兒子吧?”

“李成梁的後代現在都做什麼?”

王體乾想了一會兒,回道:“李成梁長子李如松,在萬曆二十六年戰死。”

“次子李如柏,因遼東戰敗,在天啟元年自殺。”

“三子李如楨,在遼東戰敗後守城不利,下獄論死,一直都在關著。”

“四子李如樟,曾在寧夏之役擒哱拜次子,歷任廣西、延綏總兵官,已死無嗣。”

“五子李如梅,曾在李如松戰死後繼任總兵官,後被彈劾擁兵畏敵,被罷免,已死。”

“其餘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所謂‘李氏九虎’、‘李門九將’者,都是李成梁的族侄,並非兒子。”

讚許地看了他一眼,朱由檢對他記得這麼清楚頗為讚賞,又問道:

“李成梁的寧遠伯,現在是誰繼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