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眾建奴首領商議著,如何再找機會教訓一下魏人,忽有一封密報送來。
羅覺安昌展開羊皮卷一瞧,立馬驚疑不定起來。
其他人見狀忙問發生了何事。
“魏人又向遼東增兵了!”
聽聞這個訊息,眾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然後便是怒不可遏。
魏人分明答應了和他們議和,卻暗暗往遼東增兵,這豈非戲弄偉大的女真勇士?
也有人質疑訊息的可靠性,詢問從何而來。
“我在魏國自有耳目。他還特意提醒我,此次魏國領兵而來的是他們皇帝身邊的心腹近臣,還是個國公,叫做什麼賈璉。”
羅覺安昌乃是現今女真族最大的部落完顏部的首領。
他雖然年過六旬,卻是個極有野心之人。
當年遼太祖曾經說過:金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而今他的完顏部不但人口已過萬,而且是男丁也要過萬了。
他覺得金人是時候該崛起了。
於是他這麼多年來,不但積極聯絡女真各部,侵吞、收伏其他小部落,甚至還特意收攏一些魏人替他效命。
因為在他的計劃之中,完顏部落早晚有一天要一統女真各部。
到時候那白山黑水肯定是不夠實現女真族的偉大復興,勢力必定南遷,與魏國對峙。
而魏國人口眾多,抑鬱不得志的人也多。
只需要他肯付出代價招攬,收攏一批漢人為他所用是不難的。
至不濟,還可以派兵南下劫掠。
就像那隨著他兒子穆爾哈濟出使魏國京城的中年文士,便是他從漢土劫掠的書生,許他女人與富貴之後,便開始替完顏部做事了。
而這道魏國秘密增兵遼東的訊息,就是他花費眾多金銀財寶收買的魏國官員送來的。
當然這種秘密,他輕易肯定是不會透露給其他部落首領的。
“不知魏人此番增兵多少。”
“據說不足一萬人……”
聽到魏國援兵還不到一萬,原本緊張的氣氛頓時消散。
許多人笑著嘲諷道:“這些魏人真是不知死活,看來他們還是沒長教訓。
前番他們兩萬人就敢追擊我女真鐵騎,被我等略施小計,就殺得人仰馬翻。
如今那兩萬魏人中還活著的,只怕都逃進深山當野人了吧,哈哈哈……”
眾首領都大笑起來,絲毫不把龐大的魏國放在眼裡。
羅覺安昌覺得事有蹊蹺。
魏人一邊與他們和談,一邊悄悄增兵遼東,此舉怎麼都給他一種陰謀的味道。
但他又想不出魏人會有什麼陰謀。
於是只能對眾人道:“你們切不可太小看魏人,他們地大物博,人丁眾多。
就算前番損兵兩萬,對他們而言也算不得什麼。
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也無需與魏人死磕到底。
我們能勝他們兩萬人,卻未必能勝他們十萬,二十萬。
倘若他們真的不顧一切派遣大軍對付我們,即便我們能勝,也必然元氣大傷。
到時候只能便宜韃靼人。”
眾首領一聽,倒也不怎麼反駁。
反正此番出兵是羅覺安昌倡議的,在不損害他們自身利益,且能多獲取利益的前提下,他們自然都願意聽羅覺安昌的。
於是眾多賊首合議,猜測魏人此舉的用意。
最終幾乎達成一致見解:
“魏人怯戰,又妄自尊大。
要麼就是他們舍不下面子放棄他們在遼東的利益,因此偷偷增兵,想要在結盟之前,奪回失地。
要麼就是他們害怕我們的鐵騎繼續南下,威脅他們的京城,所以增兵防守。
不然為何只怕派遣一萬人馬?”
羅覺安昌雖然多少有些不安,但也覺得除了這兩種可能之外,也沒有第三種可能。
畢竟兩萬大軍都折損了,又偷偷送來一萬大軍有什麼用?
最後,在打聽到賈璉不過是個二十多歲的皇族子弟之時,他們徹底的放下心來。
開始佈置戰術,死死盯住這股增援的大軍,意圖再次尋找機會一舉殲滅,徹底斷了魏人的希望,讓他們乖乖將遼東肥美的平原之地割讓出來。
……
曉日出東方。
遼東灣外面平靜的海面上,忽然蕩起層層漣漪。
這漣漪連綿不絕,一浪接著一浪,朝著廣闊的海面席捲而去。
高空中覓食的海燕忽然發現了什麼,奮力展翅,朝著北方劃過,一轉眼不見了蹤跡。
隨著它的消失,遠處的海面驟然浮現一根根桅杆。
隨之而見的,則是一艘艘大船。
這些船隻排列整齊,旌旗林立,橫亙在海面上,仿若一堵高牆,無邊無際。
此刻若是有漁船在這片海域作業,漁民們一定會驚駭莫名。
只因這些船隻在靠近之後,其模樣也逐漸變得清晰。
這些一眼看不到頭的船隻,竟然都是戰船!
每一艘戰船,都龐大巍峨,不是普通漁船可以比擬不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