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繼續講述最後部份。
【一系列的勝利,拓展了冉魏的控制範圍,暫時壓制了後趙殘餘勢力的反撲。】
【進一步展現了,冉閔作為一代梟雄的軍事才能。】
【此時蒼亭戰後的巔峰冉魏,擁有三十萬精兵,大軍旌旗綿延百里。】
【即使是後趙巔峰時期,也沒有如此浩蕩的軍威。】
【但這也是最後的輝煌了。】
【隨後冉閔率領十萬圍攻襄國,在強攻不下後,改為長期圍攻。】
【襄國石祗自去帝號,向各方胡族求援。】
【羯族石琨、羌族姚襄、鮮卑慕容儁紛紛率軍來援,三方胡族加起來精兵十萬。】
【冉閔率軍主動進攻,卻被包圍擊敗,全軍覆沒。】
【雖然隨後,冉閔再一次在鄴城,以少量殘軍擊敗了石祗派來的七萬大軍,並最終反殺,攻克襄國。】
【基本上消滅了後趙殘餘,從此北方再無羯族勢力。】
【但就在這來回拉扯的期間內。】
【國家的經濟已經崩潰,土地無人耕種,百姓存活只有十之二三。】
【加之殺了李農之後,冉魏政權內部開始離心離德。】
【黃河以南的徐州、兗州、豫州、荊州等地,盡數投降東晉。】
【冉魏的實控土地越來越少,賦稅也收不上來。】
【根本養活不了鄴城的大軍。】
【冉魏的軍隊陷入山窮水盡,不斷離散,冉閔自己都只能帶著剩餘計程車兵,離開鄴城,前往其他地方就食。】
【而致命的陰影已從東北方向急速逼近。】
【前燕皇帝慕容儁,在慕容恪、慕容垂等名將輔佐下,趁著冉閔主力在南方和西方鏖戰、河北腹地相對空虛之際。】
【於公元351年十月,親率二十餘萬大軍,分三路大舉南下入侵。】
【慕容鮮卑的軍隊,是當時北方最精銳的力量之一。】
【其鮮卑鐵騎更是號稱天下無敵,早在石勒時期就聞名天下。】
【如今後趙內部全部打爛,在遼東發育多年的慕容鮮卑,已然成為了北方實力最強的勢力。】
【冉閔聞訊,迅速調集所能集結的所有精銳部隊,由他親自統領,北上迎擊燕軍。】
【公元352年正月,冉閔與慕容恪率領的燕軍前鋒在安喜首次遭遇。】
【冉閔身先士卒,魏軍士氣如虹。】
【雖然魏軍都是步兵,但初戰便擊退燕軍鐵騎,展現出了冉魏核心精兵的強悍戰力。】
【慕容恪在網友們稱為小韓信,用兵靈活多變。】
【慕容恪深知冉閔勇猛,魏軍抱死戰之心,銳氣正盛,不宜硬拼。】
【於是審時度勢,主動後撤,誘敵深入。】
【冉閔這邊後方不穩,糧草緊缺,求戰心切,想要速戰速決。】
【渴望一舉擊潰燕軍主力,遂率軍一路追擊。】
【冉閔十戰十捷。】
【慕容恪則且戰且退。】
【將冉閔引向預設的戰場。】
【廉臺的曠野,適合鐵騎作戰。】
【這正是慕容恪選定的戰場。】
天幕外。
曹操。
“鮮卑人能騎善射,確實是優秀的騎兵。”
“這慕容鮮卑,又有精良的鐵甲重騎,聲勢只怕是不亞於虎豹騎。”
“冉閔能率領劣勢兵力的步兵,連戰連捷,屬實不易。”
“看來我之前,還是低估了他的軍事才能。”
一旁的曹丕聽了曹操的話,陷入思考。
他疑惑地問道:“父親,冉閔能以步兵連續戰勝騎兵。”
“而且還是數量處於劣勢、吃飯都吃不飽,疲倦不堪的步兵。”
“戰勝養精蓄銳、來勢洶洶的鮮卑鐵騎。”
“這確實困難。”
“但會不會是那慕容恪故意戰敗呢?”
“畢竟天幕上也說了,慕容恪抓住冉閔想速戰速決、拖不起的心態。”
“主動不斷後撤,把冉閔的魏軍主力,引向對鮮卑騎兵最有利的地形。”
“然後再一擊必殺!”
“不出意外的話,天幕接下來就要講述,落入慕容恪陷阱的冉魏大軍,被騎兵在平原上反覆衝殺戰敗的場景了。”
不得不說,曹丕的分析很有道理。
但曹操還是搖了搖頭。
心中甚至對曹丕的軍事能力有些失望。
但曹操還是耐心的解釋說道:“詐敗誘敵,這確實是一個策略。”
“但實際戰況,絕非慕容恪能贏而不贏。”
“慕容鮮卑兵力本就佔優勢,又是養精蓄銳的騎兵。”
“若不是冉閔所部確實能打,何需連戰連敗、誘敵深入呢?”
“要知道,故意詐敗、佯裝不敵、誘敵深入。”
“這固然是好計策。”
“但風險也極大。”
“稍不注意,佯敗就會變成真正的潰敗。”
“連敗十場,更是會導致士兵畏敵如虎,後續戰鬥更容易潰敗。”
“慕容恪應該也想正面擊敗冉閔,可經過戰鬥,發現不行。”
“所以沒有投入所有兵力,而是放任前鋒軍戰敗。”
“如果不是確實無法迅速擊潰冉閔。”
“慕容恪,他又何必冒著全軍潰敗,連續輸十場的風險,把冉閔引入包圍圈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