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風唐朝詩人李賀!的確有一種獨特的味道!》《懂了懂了,李賀他的詩句用詞都很詭譎,有一種冷寂淒厲的感覺,怪不得叫詩鬼!》
《只能說有取錯的名字,但沒有取錯的外號!》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他到底是怎麼樣才能說出這一句的?這也太驚豔了!》
《我評價不了這一句,我只能說是絕中絕中絕中絕。》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只是十四個字,但畫面、色彩、氛圍、情感一樣不落!》
《李賀:黑雲壓城城欲摧。》
《我:我操,天好黑!》
《李賀二十七歲就能在高手輩出的唐詩界,留下如此威名,的確是有好幾把刷子。》
《月寒日暖……來煎人壽!草了,李賀是怎麼想出煎這個字的?》
《如此有才華的年輕詩人,卻寫出煎熬的煎字,實在是讓人扼腕嘆息。》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古代還真沒有人能接得下來。》
《詩真是太美了!除了上學之外,任何時候都那麼有魅力。》
《以前學過一句,塞上燕脂凝夜紫,當時沒看懂,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指塞上死去計程車兵們,他們的血肉凝固成了紫色,如此詭異而蒼涼恐怖的場景,竟然用一句詩來寫成了這樣子,真是鬼才。》
……
天幕內和天幕外。
現代人和古代人。
難得的在一件事情上達成了充分的一致。
大家都讚歎李賀的詩,欣賞他的才華。
這也算是一種跨越無數時空的互動。
但古人們,特別是那些唐朝之前的古人們,心中也不禁產生了一個小小的疑惑。
陶淵明一邊撰寫著那些後世李賀的詩句。
在欽佩欣賞的同時。
也帶著疑惑說道:
“剛才天幕上說,唐朝排名前二的詩人,是無可爭議的絕代雙驕。”
“即使是李賀這樣有才華詩人,也只能說在第三的位置上競爭一下,還不一定能競爭的下來。”
“那麼問題來了。”
“其他和李賀一樣有資格競爭第三名的唐朝詩人,他們是誰?”
“而那兩位無法撼動的唐朝詩人前二名。”
“他們又是誰?”
“真希望我有機會,能夠品一品他們的詩句呀。“
在唐詩的引領之下,古人們紛紛品味著華夏的文化。
而很快新的天幕影片也出現。
也是文化相關的。
【講一講現代網路文化之弱智吧!】
古人們看到這個標題。
都是一愣。
文化這個詞大家都懂。
但弱智吧?
這又是什麼文化?又和弱智慧扯上什麼關係呢?
在古人們的疑惑目光中,影片開始講述。
【眾所周知,網際網路段子共一石,而貼吧獨佔八斗。】
【巔峰時期的貼吧,可謂是人才濟濟,為大家的網際網路樂子貢獻出了無數傳世經典名梗。】
【如今貼吧雖然已經衰落,但依然有一定的底蘊。】
【就比如近兩年來很火爆的弱智吧。】
【就堪稱貼吧末法時代的一大亮眼明星。】
【那我們就來探一探,這傳說中弱智吧的究竟吧!】
【當然我得給大家打一個預防針。】
【弱智吧,不收真弱智。】
【想看真的網際網路弱智,得去哪裡呢?】
【想必經常混網路的朋友,都應該知道路線。】
【ok,話不多說,弱智吧,啟動!】
影片中的博主開啟了自己的手機,給觀眾們展示他在弱智吧看到的第一個帖子。
【我於暴雨中行走,傘是倒劃天空的船。】
然後。
古人們紛紛地陷入了迷惑。
這句子不是挺美的嗎?哪兒弱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