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洛維約夫在沙俄1796

第40章   040    在出巡中深受農奴愛戴的保羅沙皇

要是放到過去,普加喬夫起義的時候,也有個奇怪的事情,就是普加喬夫一邊自稱“彼得三世”,一邊又表示推翻了女皇統治以後,他就要把政權還給“帕維爾·巴甫洛維奇”,要全力為他效勞。

保羅無論是作為皇太子還是沙皇,他各個年齡段的“大頭貼”在俄國早就已經廣而告之,所以人無論地位高低,都大概知道他的“沙皇小爸爸”是個什麼尊容。

確實長得不好看,但是也讓農奴們,第一次知道了,還有個皇上坐在宮裡,但是關心著他們。

他一到村子裡面,就引來了農奴們的強勢圍觀。

“快來看啊,咱們的皇上來了!”

村頭吆喝一嗓子,今天這個日子正好是週日,三日敕令裡面說的很明白,三天干活給老爺,三天干活給自己,剩下那天歸上帝——其實就是休息日。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冒出來的樣子,也把幾個年輕軍官都給嚇著了,好傢伙,咱們皇上在彼得堡的老爺們那裡,風評可不怎麼樣。怎麼一到了村裡,這些人從來就沒見過沙皇本人,頂天了能在老爺的家裡看到畫像,結果看到了真人以後,識別度倒是非常的高,都在那裡高呼“烏拉”。

這是個大村,也有個幾百人,結果是家家奔走相告,也是彼得堡附近的氣候還比較溫暖,早已解凍,有的人也不穿鞋,打個裹腳布就出來了。

保羅還沒等到去問這個村子的情況,村民已經把麵包和鹽都給拿了出來。

除了在冬宮的窗臺上,這位沙皇還沒一眼望去下面擠了這麼多人,而且跟平常不一樣,他今天只帶了幾個隨從,中間是沒有近衛軍阻攔著的。

“皇上,也沒想到您能來我們博爾舍沃村,全村的男女老少,總共是404人,都在這裡了。”

注:本資料取自尼古拉一世時期的人口普查

別人光在那裡高呼著“烏拉”,也就是幾個年紀大的,看著好像以前還在軍隊裡服役過,湊近過來還給保羅彙報那麼一下。

“你們這個村子還不小啊,哪一家是你們的老爺?”

“回皇上的話,是維特根斯坦親王家,村裡還有個鋸木廠,不過啊,沒見過老爺來這裡,倒是皇上您來了。”

沒來過倒是好事,他們家的老爺要是管的少,怕是連農奴買賣和租用都懶得管,反而對農奴來說能輕鬆點,不得不說是一種黑色幽默。

“啊,那還很巧啊,我今天早上在加特契納聽了文官的彙報,想下來看看,也就來到了你們這個村。看你這樣子,是個老兵,你叫什麼名字,又姓什麼?家裡幾口人?以前在哪個團服役?”

這老頭是沒想到他們的皇上還關心起他家裡來了,倒是痛哭流涕,算是自發的一種俄羅斯傳統藝能。

農奴們的腦子簡單,他們過去造反起義,抗捐抗稅,盼著有個好皇上,少收點稅就已經感謝上帝了。是沒想到今天現任的沙皇,居然帶著幾個隨從,就這麼從村子的北面大路上直接過路視察。

“回皇上的話,老頭我姓斯米爾諾夫,伊萬·伊萬諾維奇。這姓還是給女皇服役的時候,長官給我取的。那會兒我在因格利亞團服役,跟土耳其人打仗的時候,立過三次功,得了三次賞錢。當兵之前就娶了我婆娘,有兩個兒子。兒子還娶了老婆,他們也有娃娃。要是再打那些土耳其蠻子,老頭我是少了一條胳膊,但是給皇上還能奉獻幾個好兵。”

他這兩個兒子和幾個孫子,就站在老頭背後,生的是虎背熊腰,一看就是好勞力。

“我說你這老兵,你的兒孫都是好漢子,要是你家老爺捨不得怎麼辦?”

保羅還是知道點下面的情況,徵兵的時候這些地主從來都把最好的勞力藏著掖著,他一上臺就是跟這些大貴族鬥智鬥勇。

徵兵的時候弄不到好兵,徵來的農奴兵又給老爺們挪用,都是日常操作了。

“只要皇上和皇太子殿下要用人,不讓去我們也要去!”

偷偷摸摸跑去當兵,其實也是個俄國傳統,不得不品嚐,甚至還有女扮男裝從軍的。

他這些話說的,倒是把保羅給感動了,在彼得堡,他也就能在親信那裡聽到些真話,但是聽到的奉承話更多,這次隨便走到一個村裡,這些農奴在俄國社會當中算是最底層的,他們倒是質樸剛健,什麼大實話都說。

保羅的新政裡面,對他們好處最大的,肯定是“三日敕令”,其次是軍隊路過的時候,村裡提供的服務不再是無償的,每個人為軍隊的官兵和馬匹提供服務的,在規定報酬以外,還要加上15個戈比。

另外一條重點,是廢除了對於農奴堪稱災難的舊糧食稅法,改用寬鬆的新法,又豁免了近700萬盧布的人頭稅。

就憑著這三點,還有鹽和麵包都在詔令之下要穩定市場,降低物價,也讓農奴們能喘口氣。

保羅還被這個老兵給請到家裡來,他們端上來的麵包和鹽以外,還烤了一塊鹿肉......就是這肉加料加的太足,真是鹽價被沙皇本人強行壓價以後,做菜的都捨得加鹽了。

這位沙皇,怕是彼得大帝以後第一個能這樣坐在普通農民家裡的沙皇,不過他缺乏魄力,施政的方針沒錯,但是又缺乏手腕。

他看著這些熱情的農奴,感動的有點落淚,還拿出來手帕擦拭眼睛。

“你們都是我的好子民,不過俄國還有多少村子是你們這樣的,我也不能一個個走過來,要這樣......索洛維約夫,你來記述!”

索洛維約夫都掛機了好長時間,一直在沙皇背後侍立,沒想到這地方還有他的事兒,沒帶秘書出來就是他做記錄了。

誰讓你小子認得字多,還寫得快呢?

“今天朕到了博爾舍沃村,該村民風淳樸,忠君愛國,免去兩年的國家稅收!”

反正維特根斯坦親王家那種“老爺離線制”,要是真的敢把老爺自己的苛捐雜稅多於限額收上來?這地方離加特契納也近,找個牧師給念段“禁咒”......不對,是寫封請願書,老爺怕是真的要在俄國離線。

保羅接下來還要去莫斯科附近的幾個城市和村莊,他的這次巡視到了村莊裡,過去來覲見俄國沙皇的,都是當地的老爺們。現在保羅來了,裡面是一圈老爺,外面是兩圈農奴和市民。

他畢竟還是個沙皇,從科斯特羅馬寫給瑪利亞皇后的信當中,就提到了:“可以給農奴自由,但是不能讓他們作為一個政治階層存在,他們要是發出聲音,最後的結果是皇冠落地......”從他往日說的話裡可以看出,這位沙皇肯定是被低估了。

能想到這個,已經比當時的不少歐洲君主要強。

他對於所有的請願書都要親自拆封閱讀:1797年一年收到3229份請願書,書面回覆了854份,以口諭的形式由秘書回覆了1793份,並且其中一部分經過沙皇本人認可以後,會全文刊登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報紙上。

也難怪俄國當時的大貴族和後來的民粹主義者恨他恨得要死,而農奴、市民和改革派卻發自內心的愛戴他了。

一直到十二月黨人的宣言當中,都有對於他推動改革的讚揚。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