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騰聽聞晉王來襲的訊息,多少有些俱意,且他也不願與晉王為敵,遂派人遣使者求和。
在王子騰看來,只是一個小誤會而已,他沒必要和晉王死磕,若是以後晉王坐了江山,他還想著投靠晉王呢。
為表誠意,王子騰派侄子王義作為使者,前去求和。
而另一邊,吳勝輕易掃滅了王子騰的一些防線,心中遂對王子騰有些輕視。
如今聽聞王子騰派侄子前來求和,頓時更加助長了吳勝囂張的氣焰。
不久後,王義進入晉賊軍營。
對於這些匪徒,勳貴出身的王義打心眼裡是十分不屑的。
但王義來之前,王子騰曾反覆叮囑,讓王義放下姿態,不要與晉王發生衝突。是以王義進入晉賊軍營後就盡力的掩飾了自己的傲慢,恭敬的對著晉王行禮。
然而即便如此,那種從骨子裡帶來的高傲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掩蓋住的。
比如尋常百姓見到晉王時,都會顫顫巍巍的跪在地上,行三跪九叩大禮,有的還會直呼萬歲,讓吳勝心中極為滿意。
而如今的王義卻只是躬下身來行禮,這讓吳勝非常不滿,感覺自己受到了輕視。
不過雖然如此,但吳勝並沒有立刻發作。
因為王子騰畢竟據守河間大城,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他其實是打不動的。
如果能讓對方主動投降的話就再好不過了。
二人遂開始談起條件,吳勝的要求很簡單,讓王子騰開城投降,便同意饒王子騰一命。
這自然是王子騰無法接受的。
對王子騰來說,他即便投降也要恃價而沽,如今局勢尚未明朗,晉賊是否能奪取天下還尚未可知,他怎麼可能輕易投降。
況且吳勝只說讓王子騰投降,具體什麼條件一概不說,這如何能行?沒條件誰投降啊!王義據理力爭,告訴吳勝自己叔叔尚有十幾萬兵馬在手,河間城高牆厚,易守難攻,不可能什麼也沒有就隨便投降。
按理來說這是談判中很平常的一句話。
但吳勝卻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對方是在威脅自己!
是,確實,河間城高牆厚,自己打不進去,這我承認,但你的皮肉也像河間城那樣厚嗎?
“來人,將此人綁了,烹於銅鍋,片於眾將!”
不久後,營帳中傳來眾將暢快大笑的聲音……
第二天,得知侄子慘死訊息的王子騰痛徹心扉。
同時,晉賊開始攻打河間城。
吳勝當然知道自己打不下河間城,畢竟自己連幾萬守軍的真定和保城都沒打下來,更別說十幾萬大軍防守的河間了。
但打不下來是一回事,不打又是另外一回事。
之前吃了不小的敗仗,如果什麼都不做,他的威信必然大降。
攻打河間可以轉移矛盾,就算最終打不下城池,但讓手下罵一罵王子騰,出出氣也是好的。
等軍中怨氣平息,自己再令手下繞過城池,直奔京城就好了。
幾次繞城的輕鬆已經讓吳勝習慣於繞城,殊不知,他很快就要大禍臨頭。
之前一路繞過城池的弊端馬上就要顯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