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割據江東,從水匪開始

第20章 津海事末

隆慶帝問道。

幾位閣臣思索片刻,一人上前提道:“陛下,今之世,風俗日薄,人心不古。發慮憲,求善良,雖足以謏聞,然未足以動眾……非學無以明道,非學無以立德。故當勸學以化民,使民知學之為重,而後風俗可變,國家可安。”

“程愛卿的意思是?”

“陛下,臣以為應該撥銀廣修學院,倡導學風,方可教化愚民,不再重蹈津海之事!”

隆慶帝聽了,手指輕敲。

下方的程大學士悄悄的看著隆慶帝,他發現隆慶帝的臉上竟有一絲懊惱之色。

壞了,是不是太明顯了,被皇帝看出來了!

這時,隆慶帝目光一凝,程大學士心中一跳,幾乎就要磕頭請罪。

“程愛卿說的好!”

隆慶帝面帶喜色的道。

此番諫言有理有據,他自己怎麼早沒有想到呢?

如果早在十八條新政上加入這一條,或許津海就不會發生造反了!程大學士來不及去擦額頭汗水,連忙附和道:“陛下聖明!”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

隨後,其他兩位閣臣見程大學士成功,便也紛紛上奏。

一人道:津海蒙受損失,百姓苦不堪言,應減免當地的賦稅、以及來往商人的商稅,以此安撫民心。

一人道:反賊混入民中,應立刻嚴厲審查,必要時可以殺一儆百,杜絕再次發生有人蠱惑人心進行造反之舉。

隆慶帝聽了喜不自勝,連忙應允。

好,太好了,真是我大熙忠臣!三位閣臣所言條理清晰,句句為國,如此下去,何愁大熙盛世不來!正巧今年新政稅銀入庫,比往年多了將近一倍,正是大刀闊斧的好時機!

這時,最後一位閣臣面色沉重的道。

“陛下,臣以為津海一事不可小視,應儘快選任兵部尚書,派兵部官吏監管此事虛實,另外錦衣衛指揮使也應儘快恢復。”

隆慶帝的臉色瞬間便沉了下去。

說話之人名叫於漣,官居太傅,是隆慶帝的老師,深受倚重。

新政最開始就是於漣獻給隆慶帝的,共有新政六條,涉及田、稅、鹽、鐵、吏、火器。

隆慶帝對此十分認可,事後結合自己的想法將新政加到了十條,現在又加到了十八條。

只是讓隆慶帝想不通的是,明明最開始提出新政改革的是於漣,現在他卻屢次以各種理由阻撓自己。

什麼新政太急、動作太大、應充分調查後再實行等等。

這是理由嗎?如果慢吞吞的進行改革,自己什麼時候才能見到成效?而現在於漣更是絲毫不在乎大局,竟然要求自己恢復兵部尚書和錦衣衛指揮使?

兵部尚書、錦衣衛指揮使這兩個位置曾經都是太上皇的人,目前隆慶帝手下並沒有合適的人去填補這兩個空缺,因此才暫時空置。

這些情況於漣不是不知道,現在他卻急著讓自己恢復這兩個位置,意欲何在?莫非他暗中投靠了太上皇?隆慶帝的目光逐漸變得危險了起來。

上一次太上皇就是把控兵部和錦衣衛這兩個勢力才將他架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現在他絕不允許再重蹈覆轍!

津海事小,隆慶帝也猜出那份奏表可能會摻雜一些水分,但既然是多人聯合的奏表,又能隱瞞什麼?無非也就是多報一些斬獲之類的小事,將領貪功,算不了什麼大事。

但兵部和錦衣衛可不同,一旦放鬆警惕,讓太上皇重新掌控了這兩個部門,那他的心血可就全都完了!

程大學士一直暗中觀察著隆慶帝的神色,見隆慶帝臉色不佳,立刻站了出來,道:

“太傅所言差矣,一部尚書之職乃國之柱石,錦衣衛乃朝廷耳目,應當謹慎抉擇,豈可輕易授予?”

其餘兩個閣臣也紛紛附和。

言於漣此行是為了一己私利,想要結黨營私,推自己的人上位。

於漣被氣的喘不過氣來,看著這三人同仇敵愾的彈劾自己,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結黨營私?。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