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雙方是徹底撕破臉。
率領剩餘的千多騎兵,恰臺吉就在板升城周圍和三娘子的護衛幹上來。
發現小隊敵軍,就直接率隊衝殺上去。
而個三娘子的援軍趕來時,果斷率部撤退。
同時,他也接到大汗黃臺吉的命令,知道會有周圍的部落派出兵馬支援他。
於是很果斷就繼續在板升城周圍和三娘子耗上了,還不斷派出斥候偵查四周,收攏趕來支援的兵馬。
這也是雙方的斥候遭遇,就果斷相互攻殺的原因。
樑子結下,本隊那邊已經往死裡打,斥候自然也不再手軟,見到就會互相攻殺。
不過做斥候的,馬上功夫了得,更有一手射箭的本事,相互對射箭矢而不接觸進行拼殺也是他們的傳統。
都想成為草原上的射鵰手,遠射吊殺敵軍,這可是射鵰手拿手絕活。
此時有活靶子練箭術,他們自然也是樂此不疲。
只不過板升城外的交戰,麻貴並不知道。
他最後確認的板升城資訊是兩軍在城外相互對峙,並沒有繼續擴大沖突。
沒情報不要緊,現在哨騎已經發現板升城外蒙古斥候的異常,已經足夠麻貴推測出那裡的情形了。
麻貴沒有改變原來的決定,依舊選擇在山坳處紮營休息,明日再直奔板升城。
畢竟天色漸晚,大軍繼續前進,入夜也未必能抵達板升城外。
而此時板升城外的大營裡,此時只有三娘子一部,恰臺吉已經被驅趕到距離此地二十里外。
只是雖然佔據優勢,可是板升城這幾日選擇關門,不允許任何人進出,這讓她非常惱火。
三娘子此來就是為了板升城,她不僅要進城,還要徹底奪得這座城池。
只是貿然攻城,對她威望打擊是一定的。
她派兵來此,對外宣稱的就是防止有人覬覦板升,想掠奪把漢那吉遺產。
攻城是下策,主要還是派出使者和大成比吉進行交流。
只是派出去的使者,顯然並沒有起到想要的效果。
大成臺吉死後,大成比吉就收攏了部眾,全部撤入城裡,就是擔心周圍部落的襲掠。
而更讓三娘子憂心的是,斥候已經發現恰臺吉的兵馬似乎在增加。
已經從原來的千多人嗎變成超過兩千兵馬,顯然他已經得到了來自歸化城的支援。
而且,斥候也發現這是因為來了兩股周圍的部落,雖然各部只來了幾百人,可兩隻部落的兵馬湊在一起也是有上千人。
兩千多人不算什麼,可誰知道後面還有多少部落會給恰臺吉提供援兵。
現在的三娘子已經有點被架起來的感覺,除非快速入城,或者攻佔板升城,搞成既成事實。
時間拖得越久,對她的威脅越大,特別是恰臺吉得到更多援兵的情況下,再要攻城,他們必然會從後方殺過來,讓她的希望破產。
此時,大帳內,三娘子又翻出鄭洛的書信。
信使出發時間比麻貴晚兩天,信是昨日才到,三娘子自然也看懂了信裡的內容。
讓自己兒子不他失禮娶大成比吉......
說實話,三娘子內心是不大願意的。
其實她老早就在尋摸合適的姑娘,只是相比收益,似乎,還是娶大成比吉最好,可以獲得一個萬戶部落,還有一座城。
草原上的城池可不多,蒙古人並沒有建城的習慣。
這座板升城還是當初大明的叛逆修建的,至於歸化城,那是俺答汗老了想找地兒養老,還有就是從大明多撈點錢財,才籌劃著建起來的。
說白了,俺答汗這個順義王當得,大明在謀劃削弱蒙古,而蒙古也在謀劃削弱大明。
向大明索取錢財,不是蒙古窮的揭不開鍋,而是有意識的消耗大明的財政。
從嘉靖朝起,大朝財政常年入不敷出,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蒙古,以實力為尊。
而在大明,那就是錢財,要維持偌大一個朝廷,那就得有錢。
歷代王朝到最後,都是因為財政崩潰而滅亡的。
“算了,如果真能讓不他失禮獲得板升城,娶大成比吉似乎也不虧。”
終於,連續看了兩次書信後,三娘子下定了決心。
從箱子裡拿出筆墨紙硯,這些東西在蒙古可是稀罕貨,就算是大明,也不是普通人能夠擁有的。
鋪好信紙,自己親手研墨,之後提筆就給鄭洛寫信,自然是答應讓兒子娶大成比吉。
等書信寫好,三娘子又叫來身邊使者,把她代替不他失禮向大成比吉求婚的資訊高速了使者。
“我的話都記住了嗎?明日一早你就出發進城,向大成比吉說剛才的話。”
使者是三娘子身邊的親信,算是文書一類的,能讀寫蒙文,算是蒙古人中的知識分子。
這些人,多是各部族首領的子弟,不能繼承部落,但能接受良好教育。
蒙古族誕生於斡難河流域之時,本來是沒有文字的。
1204年,成吉思汗征討乃蠻人之時,乃蠻人掌印官回鶻人塔塔統阿雖然遭逮捕,依然守著國家的印信。
成吉思汗非常嘉許他忠於自己國家的行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國的文書印信,並命令他教授太子以漢字以書寫蒙古語。
蒙古人至此時便採畏兀字母以書寫蒙古語,學界稱為回鶻式蒙古文,蒙古族開始採用回鶻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這就是現在的蒙古文,也是後世蒙古文的前身。
安排好,三娘子才感覺睏意襲來,準備休息。
三十多歲的女人,正是如花的年月,長期執掌蒙古大權,身上更是多了這個時代女子少有的獨特氣質。
如果魏廣德在此,一定會叫一聲“御姐熟婦”。
她並不知曉,就在距離他大帳六十里外,萬餘明軍已經安營紮寨,準備明日一早啟程,直奔板升城。
到了這裡,明軍隱藏行跡已經很難,也沒有必要。
所以,六十里路,急行軍還是能夠在入夜前趕到板升城下的。
只是比正常速度快上一倍,也不需要丟棄各類軍需物資,只消明日準備豐盛的早飯即可。
而此時,麻貴就在向軍需官要求,把軍中儲備的肉乾,拿出一半明日分發給士卒,同時還有兩日的乾糧。
在不確定板升城外局勢的情況下,明軍能做的就是做好戰鬥準備。
給士卒分發一定的乾糧,自然也是準備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