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藩王們的信件!”馬三寶拿著一沓信件走了過來。
“哦?王叔們終於有動靜了嗎?來,讓我看看他們打算做什麼。”朱允熥招招手,將信件拿到手中。
從一開始,他就知道,藩王們不可能一直保持沉默。
之前沉默,那是想要看戲,現在他都要打進應天府去了,這些藩王若是繼續沉默,那才是怪事了。
“藩王們會是什麼態度呢?”
朱高煦、朱能、馬三寶三人心神緊張起來。
由於大明是分封制,藩王們的實力不可小覷,尤其是那幾位掌握大量兵馬的邊塞藩王。
“讓我停手退兵?”
“嘖嘖,真是好大的口氣啊!”
“看來,朱允炆這是向藩王們低頭了啊!”
朱允熥將信件全部拆開看了一遍,眼神一怔,而後變得玩味起來。
事情與歷史發生了變化。
歷史上,朱允炆沒有低頭,藩王們也沒有出手相助朱允炆。
“犧牲我一人?大家全都好?”朱允熥咂咂嘴。
“熥哥兒,藩王們信上怎麼說的?”朱高煦問道。
朱允熥深吸一口氣,道:“老二,做好打的準備吧。”
“啊?”朱高煦神情一愣,而後皺起眉頭,眼神不善:“藩王們要幫朱允炆?”
“唰唰!”
馬三寶、朱能兩人聞言,面色全都是一變。
藩王們下場,還是站在了朱允炆的那一方,事情對他們有點不利啊!
“是啊,他們讓我罷手退兵,這怎麼可能呢。”朱允熥聳聳肩。
“真是一群白眼狼,若是沒有熥哥兒,他們此刻指不定被朱允炆怎麼收拾呢,現在竟然還要去幫朱允炆,真賤啊!”朱高煦罵道。
“咔吧!”朱允熥掏出打火機,將書信焚燒一空,道:“其實,王叔們早點下場也好,反正早晚都要對上,早點將他們給收拾了,也能更清淨一些。”
分封制,他也是一定要取消的。
與其日後一個個的收拾,不如一起收拾了!
“殿下,這樣一來的話,咱們的壓力會不會太大了?”馬三寶遲疑道。
“是大了點,不過,這個事情咱們沒有選擇的權利。”朱允熥道。
馬三寶一怔,低頭沉默不語。
氣氛有些沉悶起來。
朱允熥搖搖頭,輕笑道:“你們這是什麼情況,與藩王們對上,壓力有這麼大嗎?還有,這不是早就準備好的事情嗎?若是你們怯氣了,到時候我上場去打。”
“熥哥兒”
“殿下.”
朱高煦、馬三寶、朱能三人抬起頭,目光怔怔的看著朱允熥。
朱允熥道:“若是連這點膽量都沒有,我也不會選擇起兵了,你們只管放手去做,後面有我撐著!”
“呼”朱高煦深吸一口氣,滿臉戰意,道:“熥哥兒說的對,藩王又有何懼,咱們有大雪龍騎和虎豹騎這種精銳兵馬,何懼一戰!”
“誓死追隨殿下!”
馬三寶、朱能兩人也說道。
朱允熥擺擺手,道:“行了,去準備準備,該啟程了,王叔們讓我停手,我偏要儘快的打進因應天府,坐上那龍椅!”
“是!”
朱高煦、朱能、馬三寶三人點點頭,起身離開。
朱允熥眼神深邃,平靜道:“王叔們,我在應天府等著你們!”
守城的話,或許他還會頭疼一下,稍微動動腦子想一想辦法,但是,正面拉開了大戰,他是一點不帶怕的。
原本,他還想著如何處理藩王們呢,現在倒是好了,藩王們主動送上門來了。
還真是有點貼心呢!
應天府,皇宮!
朱允炆收到了一眾藩王的回信。
除了少數幾個外,大多數的藩王都表示會出兵支援他。
“呼”
朱允炆長長的鬆了一口氣,恨恨道:“朱允熥,你完了,我要將你挫骨揚灰。”
朱允熥毀了他削藩的大計,還將他的顏面踩在地上羞辱,讓他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丑和廢物。
如此大仇,他恨不得吃了朱允熥!
“陛下!”
方孝孺、黃子澄、齊泰三人走了過來,彎身行禮。
“免禮!”朱允炆擺擺手,穩了穩心神,道:“王叔們回信了,他們會出面阻止朱允熥。”
“好!”
方孝孺、黃子澄、齊泰三人聞言,心中全都是一喜。
朱允熥攻陷了滁州城,兵鋒直指應天府,他們三個人壓力也很大。
他們依靠著朱允炆,若是朱允炆被趕下了皇位,那他們三人的風光自然也就沒有了。
苦熬多年,好不容易等到朱允炆登基了,他們意氣風發,正準備大展拳腳呢,這個時候有人要將朱允炆趕下皇位,他們怎麼可能同意。
“朕仔細想過了,削藩的手段,確實有點太酷烈了,今後即便是要削藩,也要注意一下方式。”朱允炆輕聲道。
“削藩?”
方孝孺、黃子澄、齊泰三人神情一愣,他們沒想到,朱允炆此刻還想著削藩呢。
這是真不怕藩王掉頭幫著朱允熥啊!
“陛下,削藩之事,暫時還是不要提了,若是被藩王們察覺到,後果不堪設想。”方孝孺遲疑道。
朱允炆擺擺手,道:“朕明白,朕也就是在這與你們三個說說,對外一個字都不會說。”
方孝孺、黃子澄、齊泰三人聞言神情先是一愣,而後心中一陣欣喜。
朱允炆這話什麼意思?這是對他們三個絕對信任啊!
“陛下,燕王也會出兵嗎?”黃子澄問道。
“唰唰!”
方孝孺、齊泰兩人聞言,同時豎起了耳朵。
一眾藩王當中,朱棣絕對是最為特殊的那一個,讓朝廷忌憚。
毫不誇張的說,若是沒有此刻的朱允熥,恐怕起兵的就是朱棣了。
這個事情雖然沒有人說,但大家都是這麼認為的。
“四叔沒有回信,不過,朕覺得他最後也會奉詔,不然的話,他會被藩王們給隔離的。”朱允炆笑道。
吃一塹長一智,經過這次的事情之後,他看透了很多的事情。
比如說這次藩王們入京勤王,固然能將朱允熥給打退或者滅掉,但是,卻也能讓藩王們聯合起來,形成一個小圈子。
“燕王還是不甘心啊,不過,他即便是不甘心,也沒有什麼用了,以後他若是不安分,恐怕都不用朝廷出手,藩王們就將他給鎮壓了。”齊泰滿臉微笑。
“是啊,這次事情雖然十分糟糕,但是,也並非沒有一點好處,至少短時間內,不用擔心藩王們作亂了。”朱允炆滿臉感慨。
他之所以削藩,最大的原因便是這些藩王叔叔們給的壓力太大了,他怕自己哪天一覺醒來,便被藩王給奪去了皇位。
沒想到,朱允熥的起兵,讓事情走向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角度,雖然他的顏面掃地,成為了一個小丑,但是他的皇位卻因此穩固了下來。
從今往後,誰想打他,就要先問問藩王們答不答應。
“以後,藩王的問題,怕是更難以解決了。”方孝孺心中嘆息。
不過,這也是沒什麼辦法的事情,現在的局面,朝廷已經沒有了更多的選擇,只能是硬著頭皮往下走。
應天府,小院內!朱元璋神情依舊十分茫然,這兩天,他進行了自我的反思,想了很多。
比如說,如果當初他讓朱允熥繼承皇位,眼前的一切,是不是就不會發生?
“唉咱太過於注重平衡了。”朱元璋嘆息一聲,滿臉苦澀。
他選擇朱允炆做繼承人,也不全是因為朱允炆乖巧懂事,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出於朝堂的平衡考慮。
在他看來,皇帝想要高枕無憂,朝堂就必須要維持平衡。
由於跟他打天下的老人都是淮西人,所以,在他大明建立之後,朝堂上出現了一個龐然大物,淮西勳貴。
朱元璋深知,朝堂一家獨大這絕非是什麼好事。
因此,他開始打壓、拆解淮西勳貴。
由於淮西勳貴都是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地位超然,所以,哪怕他想盡了各種辦法,儘可能的去削減、打壓,但淮西勳貴在朝堂上,仍舊是一個龐然大物。
朱元璋知道這樣下去不行,會出現大問題。
所以,他開始佈局扶持新的集團。
浙東士族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在了朱元璋的眼中。
面對龐然大物的淮西勳貴,浙東士族十分弱小,兩者壓根不是一個量級的存在。
為了增強浙東士族的實力,朱元璋讓朱標迎娶呂氏,又在常氏死後,將太子側妃的呂氏抬為了太子正妃。
這一切,只因為呂氏的父親呂本是浙東士族當中的一員。
可是,淮西勳貴實在太強了。
哪怕是有了太子妃做靠山,浙東士族依舊不是淮西勳貴的對手。
正當朱元璋頭疼之時,噩耗傳來,皇長孫朱雄英病亡了。
朱元璋得知訊息的時候,內心無比悲痛,但是,他在悲痛的同時,也看到了一個能夠令浙東士族快速崛起的機會。
太子妃不行,那就讓大明的第三代儲君,去當浙東士族的靠山。
他就不信了,三代人的努力,還不能讓朝堂平衡。
由此,朱允炆正式進入了朱元璋的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