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模式,我的最大許可權是北美票房收入抽成百分之二十五,海外票房抽成百分之三十,錄影帶、所有電視版權總收入抽成百分之二十,電影衍生品總收入抽成百分之五十。”
“不是可以做到電影北美髮行佣金只要百分之二十嗎?”
“我說了,這是我的最大許可權,再低的話,就要由公司董事會決策了。
恕我直言,即使我提交到董事會討論,以你這部電影的情況,也不可能拿到更優惠的發行條件。”
“那我可以只簽訂北美髮行合約嗎?”
“我們環球的發行能力可以直達全世界啊,你不準備在海外上映嗎?”維萊特奇怪的問道。
“我是想先在北美上映,看看北美的票房情況再決定海外發行策略。”
“可以這樣選擇,但是這樣做的話,海外發行的時間會大大推遲。
你們也知道,雖然我們好萊塢一直督促美國政府在全球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打擊盜版。
但是海外很多國家做得不盡人意,時間拖得越久,越不利於電影海外票房。”
“好吧,海外發行也選吧。”林頓想了一下覺得有道理。
“另外,電影在發行的時候,要取得好票房,宣傳也很關鍵吧,你們會投入多少宣傳資金啊?”
“按你這部電影的體量和型別,我們先期最多投入200萬美元用於北美宣傳。
當然如果票房超出預期的話,我們肯定會追加宣傳費用的,畢竟票房越高,我們的收入越高嘛。
海外宣傳費用要看北美的票房情況來確定。”
“怎麼判斷票房超出預期?”
“首週末票房達到800萬美元吧,以800萬美元為線,超過800萬美元。
不用你說,為了環球自己的利益,我們也會加大宣傳投入,爭取更多的成績。”
“排片呢,首周可以安排多少影院開畫?”
“要看你準備什麼時候上映,不同的檔期,電影院的排片難度是不一樣的。”
“我們這部電影是青春歌舞片,觀眾基本上是青少年群體,必須在暑期上映才能有好的票房,我們計劃是8月份上映。”
“8月上映,你們的製作時間很趕啊,你們來得及嗎?”
“沒有問題,這部電影沒有大場面和特效,拍起來會很快。”
“8月份雖然是暑期檔末期,但仍然是熱門檔期,影院的排片競爭很激烈。
爭取不低於1500家吧,但是最多也不會多於2000家,前提是電影質量過關。”
林頓默默的思索了一會,所有的條件都問清楚了,好像還不錯。
“謝謝你,萊維特,條件我都清楚了,我可以回去和我的製片人商量一下嗎?”
“當然可以,你們商量好了隨時和我聯絡。”
等林頓和丹尼爾離開之後,萊維特忽然一拍自己的額頭,我怎麼這麼輕易的就把自己的底線給他們了。
都怪丹尼爾,不行,我和莫里斯合夥開的音樂公司,下次發單曲和唱片時必須要丹尼爾提供更多的宣發資源。
其實這也是林頓要拉上丹尼爾來找維萊特的原因。
否則自己直接一個靈魂誘導法術過去,維萊特就會乖乖的把最好的合作條款奉上。
可是別忘了,這種大公司的合同,是要走很多程式的,很容易被別人發現疑點的。
但是拉上丹尼爾,合作條件又不突破底線,大家很容易就把優惠的原因歸到丹尼爾的面子上。
環球自從被日本人收購以後,公司上下各級職業經理人都在想辦法挖公司的牆角養肥自己的私囊,業績自然下滑。
環球唱片去年是因為出了林頓這個異數,利潤才大增,讓環球唱片在環球影業中的地位大增。
但同樣的包括丹尼爾這些高管,也都在做著損公肥私的事情,大家心照不宣,有的還互相勾結。
就這次丹尼爾選擇的新人女歌手,林頓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丹尼爾不會直接從環球選人。
而是在自己暗中控股的音樂製片公司推選,或者是找一個新人直接簽在自己暗中控股的音樂製片公司。
而且這個音樂公司又掛靠在環球唱片名下,享受著環球唱片的發行資源。
環球還算是好的,最起碼公司還在正常運轉,雖然業績差了,但好歹還在賺錢。
像索尼哥倫比亞就慘了,自日本索尼公司收購哥倫比亞後,就被哥倫比亞影業的兩位聯合董事長古貝爾和彼得斯玩得團團轉,坑得褲子都快沒了。
不僅花費了兩億美元收購他們個人的公司,還背上了華納兄弟的訴訟,法院判決再賠償十億美元,哥倫比亞影業自然是連年鉅虧,兩個吸血鬼卻賺得盆滿缽滿。
幸好索尼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幸運的遇到了一個有良心和職業操守的總裁湯米-摩托拉。
加上旗下有邁克爾-傑克遜這棵搖錢樹,最近又培養出了瑪利亞-凱莉這位天后,還有眾多一線歌手。
每年為索尼哥倫比亞唱片賺取了大量的的利潤,去年的利潤甚至超過2億美元,這才避免了索尼公司因為哥倫比亞影業的鉅額虧損而徹底陷入財務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