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之下克上

第239章 天皇也要我來賞飯吃

沒錯,林政準備玩一個大陽謀!

想想看,農民在山裡種一反旱田,雖然不需要交年貢、可它的收益卻受制於田地質量、就只有一石;

而現在,林政直接給他們提供低稅的水田,他們每年只要繳納220文錢、就可以收穫二石大米;

這樣一來,當他們種低稅水田的收益高於種免稅的旱田時,試問、他們會怎麼選呢?

然而,令林政始料不及的是,武井夕庵聽完他的提議,卻是苦笑著再度搖了搖頭:

“殿下,微臣知道,您是想用回報率更高的低稅水田來吸引農民、讓他們放棄隱田;

可若是…他們沒有放棄隱田,轉而是放棄那些需要繳納正常年貢的旱田、甚至是水田呢?”

老實說,武井夕庵的話、絕非杞人憂天。

畢竟…農民既然會只開墾旱田作為隱田,就說明他們的精打細算、已經是刻進骨子裡的。

那麼,從回報率上看,低稅水田>免稅旱田>全稅旱田>全稅水田,那他們的拋耕全稅的旱田跟水田、也是意料之中。

但…如果他們真的拋耕了,林政會虧嗎?

那還真未必!

而這、又得從眼下那錯綜複雜的土地所有權說起了。

像那些最初屬於莊領的土地,只要莊子還在,那它們在名義上、便仍屬於皇室或公卿貴族所有;

另外,各地還有一些被幕府圈劃的御料地,在名義上,它們又屬於將軍及幕府所有;

此外,還有一些被寄進給寺社的土地、地侍豪族們自行開闢的土地、甚至還有農民私墾後合法化的土地!

更重要的是,這裡面還有更多的、因為經濟糾紛而落入高利貸商人乃至於普通商人手中的土地…

本來,面對這麼一筆爛賬,林政並沒有什麼可行之策:

要麼放任不管、要麼就只能學織田信長那一套、強推“一地一作人”制度,廢棄以往的一切所有權!

可問題是:這兩個選擇都不可取。

若放任不管,那他怎麼解決那些既得利益者?又如何推動變法、將“貫高制”轉化為“石高制”?

可直接推行“一地一作人”?那很顯然,他就是一口氣、把皇室、公卿、幕府、寺社乃至於商人全得罪光了!

若他已經是百萬石大名,那林政倒不介意試試這舉世皆敵的感覺,可現在嘛?恐怕還早了一點…

但是!

如果農民選擇拋耕,那林政的機會就來了。

只要農民一放棄自己正在耕作的土地,那就說明…那土地並非農民所有。

這個時候,林政就可以將它們集中收起來,再放出公告、讓土地的主人在限定時間內申報土地所有權!

到那時候,凡是被認領了的、林政就直接找認領人收年貢;至於那些沒人認領的…則一律充公!

等充公後,他又可以打著興修水利的幌子、把原有的田壟界石全部推倒,將所有田地重新規劃一遍!

到那時,土地的形狀大小都發生變化、田壟界石也不見了,就算舊主人找來了、也只能看著面目全非的土地乾瞪眼!

而林政呢?則可以堂而皇之的宣誓自己的主權,把這些新規劃的田地、分配給流民或者郎黨們耕作,把虧掉的年貢賺回來…

當然了,這算盤雖然打得好,可到底是得罪人的事,林政自然也不能大咧咧的說出來。

因此,他連忙收斂鋒鋩,露出幾分“異想天開”的神色,一臉篤定的搖了搖頭:

“夕庵大人,您過慮了!這土地是農民的生命,本殿堅信,無論新田還是舊田,他們都會用心耕種的!

再說了,這美濃地少人多,這些農民不種,我們就把土地分給願意耕種的人,也是一樣的嘛!

我們豈能因為一小部分人放棄耕種舊田,就放棄開墾更多的新田?這不成了因噎廢食麼?”

說完,他大手一揮,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因此,與其在此杞人憂天,倒不如腳踏實地!

當務之急,還是儘快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興修水利、開拓新田的章程來!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功業!”

“這…”

武井夕庵看著他這副“大義凜然”、“信心滿滿”的模樣,臉上的苦澀卻是更多了…

不過,林政到底是佔了大義,他也不好強行否決此事,便只能嘆息一聲、提出了一個折中的建議:

“殿下心懷百姓,實乃美濃之幸!只是…此策牽涉甚廣、影響深遠,斷不了草率而行;

莫若、再聽聽下野守大人的意見?以下野守大人的老成持重,或能再給您提提建議?”

日比野清實?

林政眼珠子又是一轉!

老實說,這開墾新田的事、也確實不該瞞著日比野清實,畢竟…這事還得他來牽頭呢!

想到這裡,林政便點了點頭:“可以,那便勞您…整理一個興修水利、開拓新田的提案出來;

等過兩日,本殿再召集幾位家老、一併探討這份提案,也好集思廣益、廣開言路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