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年代,從擺攤開始賺到10億

第933章 沒什麼不可能的

只見一個個生產線上,各類零部件在機械臂的抓取下迅速的完成組裝,

形成一個更復雜零部件,被傳送帶運送到下一個環節。

到了這個環節之後,還是在機械臂的操作下和其他零部件組裝起來,

之後再運輸到下一個環節,

這樣層層推進,

最終就看到一輛輛摩托車,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

看著這樣高科技甚至魔幻的生產線,

金總等人久久回不過神來,

他們不是沒有摩托車生產線,

但他們基本上人工居多,

從來沒想過生產線還可以這樣。

深吸一口氣,金總問道:“李所長,能問一下這條生產線生產一輛摩托車需要多久嗎?”

李遠舟想了下,說道:

“不到兩分鐘一輛,比較慢,要是再過兩天的話這條生產線會進行一次改進,到時候就快一些,兩分鐘一輛摩托車。“

這還比較慢,

金總等人都想破口大罵,

知道他們生產一輛摩托車需要多久嗎?

半個小時以上,

他們現在差距這麼大了嗎?

金總等人,現在都有點心灰意冷。

“請問,這條生產線是從哪國進口的嗎?”

不死心的金總繼續問道,

在他看來,非凡不可能研發出這麼先進的生產線的,一定是進口的。

“這是我們廠自己設計的。”李遠舟說道:“沒有一顆螺絲釘是外國的,全部都是龍國自己生產的。”

說著,李遠舟都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不自覺的都挺直了胸膛,在場的其他人也都一樣。

“不可能,怎麼可能?”金總有些失魂落魄。

“金總,沒什麼不可能的。”李遠舟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為什麼下意識覺得西方的技術才是最好的?這可不是一個老總該有的眼界。”

面對這位金總的質疑,李遠舟難免有些不悅。

何況沈琰早跟他提過,對他們不必刻意討好。

如今的非凡研究所已是私企,他只需對沈琰負責,

沒必要對誰都賠笑臉。

“抱歉,並非不信,實在是太過震撼。”

金總連忙致歉,語氣裡帶著真切的感慨,

“沒想到你們已經發展到這種地步,這說明我們選擇的道路沒有錯,我相信我們遲早也能研發出這樣的生產線。”

“我也相信你們能做到。”李遠舟順著話頭接道,

“西方能做好的,咱們能做好,他們做不好的,咱們照樣能成,甚至能做到他們想都不敢想的程度。”

花花轎子人人會抬。

不管對方的道歉是否真心,在公共場合擺出這樣的態度,已是給足了面子。

李遠舟沒必要揪著不放,順著臺階下便是。

“說得好!”金總猛地挺起胸膛,聲音裡燃起鬥志,

“我們要在科技上壓過他們!”

不遠處的沈琰聽到這話,差點沒忍住笑出聲。

來尋求合作就好好談,

提這些虛頭巴腦的幹嘛?

難道喊兩句口號,就能換來實力?

未免太天真了。

“現在非凡研究所的摩托車產量如何?”

何董適時開口,將話題拉回正軌。

他一生視察過無數工廠,甚至去過不少發達企業,卻從未有過此刻這般強烈的震撼。

眼前這條自動化生產線,

簡直像從未來的造物。

雖早已知曉非凡研究所的技術實力深不可測,

但市面上的隻言片語與親眼所見,終究是兩回事。

唯有站在生產線前,

才能真切感受到那份直擊人心的震撼。

何董本就是工程師出身,

太清楚研發這樣一套先進生產線,需要何等雄厚的技術積澱。

從精密機械的設計到智慧控制系統的搭建,

每一個環節都是對工業實力的極致考驗。

可非凡研究所不僅做出來了,

還運轉得如此流暢高效,

這讓他心中的驚歎又深了幾分。

“年產量能到三百五十萬輛,琻洲那邊五十萬輛,加起來超四百萬輛。”沈琰給出了具體數字。

“這產量確實可觀。”

何董點點頭,又問,“打算繼續擴大產能嗎?”

他早有耳聞,非凡摩托車在國內常年供不應求,擴產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

“不擴了。”沈琰搖搖頭,語氣裡帶著幾分無奈,

“這幾年國內摩托車產業發展太快,遍地都是廠家,利潤空間被壓得厲害。

我們廠的純利從最初的百分之三十五,降到去年年末的百分之二十,今年能保住這個數就謝天謝地了。”

他頓了頓,補充道:

“這還是因為核心零部件全是咱們自研自產,要是依賴外購,利潤怕是隻剩幾個點,根本撐不住研發投入。”

“那接下來有什麼規劃?”

何董追問,“摩托車產業總歸要往前走,不能眼睜睜看著利潤縮水。”

“打算逐年縮減摩托車產能。”沈琰說道,“主要是給電動車騰出產能。”

說到這裡,他忽然停住了。

再往下說,就難免觸及其他導向了,

這種話題。可不是他一個私企老闆該議論的。

多言必失,還是少說為妙。

何董何等通透,立刻會意,順勢轉了話題:

“我記得你們的電動車已經上市了,市場反響怎麼樣?”

“只能說馬馬虎虎。”

沈琰苦笑一聲,“大家對電動車還是持懷疑態度,覺得充電麻煩、續航不靠譜,銷量比摩托車差遠了。

不過這大半年下來,隨著使用者口碑慢慢發酵,懷疑的人正在變少,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

隨後。

眾人移步手機電腦生產車間。

這裡的景象與前兩處截然不同,

少了些自動化的驚豔,反倒更像傳統工廠。

只因零部件太過精巧,小到幾毫米的晶片、細如髮絲的排線,

機械臂暫時還達不到這般靈活的精度,

上萬件微型零件的組裝仍需人工輔助。

看著流水線上工人專注操作的身影,

隨行的人心裡悄悄鬆了口氣。

原來非凡研究所也不是無所不能,

至少在這種極致精密的領域,還得靠人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